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京津唐及环渤海  > 正文

北京银监局摸底伞形信托 场外配资添变数

2015-06-17 13:4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处于风口浪尖的场外配资再添变数。6月16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家信托公司获悉,近日地方银监局开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摸底伞形信托和结构化信托相关情况。

  在本轮牛市中,伞形信托凭借着较高的杠杆、较低的配资成本等优势为不少配资客所青睐,加之一些民间配资公司借此通过“伞中伞”的形式开展更高杠杆的配资业务,使之成为场外配资最为重要的渠道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北京银监局此番摸底伞形信托并非惯例。有业内人士认为,摸底之后,不排除未来银监系统出台相关规范伞形信托的措施。不过,截至发稿时,多家非北京的信托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未收到银监机构摸底伞形信托的要求,因此尚不能确定此番摸底的规模多大。

  摸底伞形信托

  16日,多家归口北京市银监局监管的信托公司相关人士证实,北京市银监局已启动对伞形信托和结构化信托相关情况的摸底工作。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番摸底主要包括以下11个方面:伞形信托计划的平均期限,优先和劣后资金最高比例、平均比例;目前伞形信托业务总的优先级资金规模和劣后资金的规模;优先级资金的平均利率,优先级资金的来源结构(银行理财、银行非理财、证券基金及其子公司、信托公司直销、其他机构代销等的规模及占比);劣后级资金的主要结构和渠道,来自个人、机构的规模及占比;是否与配资公司合作及合作方式,是否使用HOMS系统;结构化和伞形信托业务的主要风控手段和措施;结构化和伞形信托计划的平均信托报酬率;是否涉及风险事件、投资者投诉、诉讼及纠纷情况;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问题;近期受证监会相关政策的影响情况;规范发展伞形信托的建议。

  据业内人士介绍,伞形信托与结构化信托均属于场外配资业务,其中伞形信托凭借独特的交易结构在本轮牛市中迅猛发展,成为场外配资的重要渠道。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伞形信托中存在“伞中伞”的现象,即一些配资公司担当子信托的劣后级客户,再将该子信托与HOMS系统连接,形成若干个结构化子单元,并以子信托中的资金为优先级为客户配资,其实质是民间配资公司借道伞形信托进行配资。而这又进一步加速了伞形信托规模的扩张节奏,使之成为场外配资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去年年末,有券商估算,国内伞形信托的规模大概为2000亿元。而在近期,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仅目前国内伞形信托规模最大的一家信托公司,其规模就已近2000亿元。

  场外配资添变数

  对于北京银监局此番摸底,相关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业务负责人认为,其目的在于对杠杆资金情况进行了解,这已在意料之中。他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北京银监局向来监管严格,而证监会多次对伞形信托进行监管抑或是重要原因。

  实际上,证监会出于降低股市杠杆的目的,已多次禁止券商参与任何形式的伞形信托及场外配资活动。

  不过,在一些信托业内人士看来,没有银监会的配合,单通过券商规范可谓治标不治本。在伞形信托的业务结构中,主要包括券商、银行、信托公司三类机构,其中后两者属于银监会监管。上述三类机构在追逐利益之下均有展业的动力,而从技术角度讲,在券商层面无法看到该信托账户是否为伞形信托,而新增伞形信托子信托完全由信托掌控,所以没有银监会的配合,单纯依靠券商作用并不显著。

  因此,银监会的态度对于伞形信托甚至整个场外配资而言,意义重大。不过,截至发稿时,多家京外的信托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其公司尚未收到相关摸底要求。一位接近北京市银监局的人士亦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这一摸底行动是否为银监会要求。

  对于此次摸底伞形信托,前述知情人士分析认为,不排除后续会出台相关规范伞形信托的措施。但亦有信托公司高管认为,目前伞形信托业务合法合规,而且券商的两融业务开展得热火朝天,在此背景下,银监会并不太可能会禁止。

  实际上,随着监管趋严以及A股行情发展至今,一些银行和信托公司已开始收缩伞形信托业务。例如,配资银行从春节后便开始降低杠杆比例,目前伞形信托最高杠杆率已从去年的3:1降至2.5:1。在上个月,某配资大户银行更是将这一比例降至2:1。此外,一些信托公司亦主动提高风控标准,减少伞形信托业务量。记者 刘夏村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