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QA  > 正文

“开瓶费”怪象:越高档饭店越敢强收 背后有什么玄机?

2014-03-17 09:39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新华网上海3月15日电(记者陆文军、陈鑫盛、庄成青)包房最低消费、禁止自带酒水、强收开瓶费……在国内餐饮业,这些不成文的“行规”早已备受质疑。尽管近年来各地主管部门相继出台规定,认定商家此类做法属违规,包括最高人民法院也明确这属于“霸王条款”,但记者日前实地探访发现,这些餐饮业的“霸王钉”依旧难拔,而且往往是越高档饭店越敢收,其背后有什么玄机呢?

  禁令之下“霸王钉”依旧难拔

  在上海的实地探访中,几乎所有的高档酒店对于记者自带酒水都提出了收取开瓶费的要求,价格从100元-200元不等。例如虹桥路某个高档会所式饭店的工作人员直接给出了“红酒一瓶100元,白酒一瓶200元”的开瓶费价格。

  作为高端餐饮场所集中的区域,这种价位的开瓶费在这一带几乎成了“行价”。周边区域聚集着各类规模较小的高档餐饮场所,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要求收取开瓶费,并且价格均开到每瓶上百元的水平。

  记者从不少餐饮场所了解到,“开瓶费”一般有“弹性”,老主顾可收可不收,点贵菜或者达到了动辄几千元的包房最低消费,也可以减免“开瓶费”,而且一些生意不太好的餐饮场所,开瓶费也可以商量。“总之开瓶费大多没有列在菜单上,实际上没什么依据,就是"规矩",看情况收,看人头收。”一位上海高档餐饮会所的服务员说。

  但也有“强收”开瓶费的饭店,譬如上海西郊一家叫做“西郊某号”高档餐饮场所,网上点评显示其人均消费高达649元,地点隐蔽,菜品昂贵。记者暗访时与之商量是否可以减免开瓶费,店方态度强横“一定要收取200元一瓶开瓶费,不收不行”。

  收开瓶费,消费者挨“宰”;如果在这些饭店里点酒水,被“宰”得就更凶。实际上,这些饭店强收开瓶费,就是为了设置消费障碍,变相迫使消费者在酒店点价格远高于市场价的酒水。

  记者调查发现,酒店以过高价格出售酒水的问题屡见不鲜。例如500毫升装的53度飞天茅台酒,在网上电商不过卖千元出头,但在上海西郊的一些高档会所竟高达3200元。

  老生常谈,就是管不了“霸王”开瓶费?

  事实上,就酒店能否收取开瓶费、设置最低消费额度等问题,国内餐饮行业长期争论不休。

  “酒水利润目前仍是我国餐饮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开瓶费,复旦大学旅游学副教授吴本说,国外酒店所提供的酒水本就包含了酒店服务(例如窖藏),而国外消费者也比较认同不自带酒水的观念;反观国内餐营业,菜肴的利润相对不高,于是酒水的价格就被提高了,但饭店的酒价虚高导致利润偏离正常水平也是突出问题。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饶勇则告诉记者,国内酒店往往没有明确告知,结账时强收开瓶费,这种行为就违规了。

  去年12月9日,北京市工商局公布餐饮行业6种不公平格式条款,其中就包括了“禁自带酒水”“包间最低消费”等,并宣称逾期不改者最高罚3万元。规定一出,就引起餐饮业争论,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与中国烹饪协会甚至发出公开信,请求主管部门对相关问题作出解释。

  “目前,消费者针对酒店强收开瓶费的投诉一般都能成立。”饶勇表示。上海市早在2003年就出台《上海市规范餐饮业经营行为的办法》,明确规定酒店禁止自带酒水、强行收取开瓶费的行为属违规。近期,最高人民法院也表示,餐饮行业中的“禁止自带酒水”“包间设置最低消费”属于服务合同中的霸王条款。

  “道道禁令”却难抑酒家强收开瓶费冲动。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对饭店的各种“霸王条款”执法相对较难,很多饭店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强收开瓶费,包括相关行业协会也就开瓶费问题叫板工商主管部门。归根结底,背后都是利益作怪。

  此外,在饶勇副教授看来,消费者群体的维权意识不强,也是乱收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碰到餐饮业乱收费时,消费者通常碍于面子,或不愿较真,这也就纵容了这种风气的形成。”而另一方面,由于乱收费的酒店数量太多,过高的执法成本也一定程度上使酒店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霸王条款”背后还有玄机?

  记者调查还发现,越是高价高档饭店,强收开瓶费等“霸王条款”越是“理直气壮”,那么“店大欺客”底气何来?

  实际上,随着“八项规定”等相继出台,“三公”浪费也得到了明显整治。一年来,餐饮业、尤其是高档餐饮企业的生意逐渐难做了起来。在高档餐饮市场并不乐观的同时,某些高档餐饮企业强收开瓶费、设置最低消费的“霸王现象”现象为什么还是如此“顽固”?

  记者实地观察发现,某些高档餐饮场所强收开瓶费,底气来自于客源不断,经营压力不大。如上海虹桥、西郊附近聚集的高档餐饮会所、饭店、酒店,位置通常比较偏僻,不像市区的星级酒店多位于高楼,酒店大门通常不显眼,且关得非常严实,砌起较高的围墙,酒店建筑主体也显得比较低矮普通。

  这些名为“西郊某号”“虹桥某号”的餐饮场所,有些甚至不挂招牌。在虹桥路上的一家“某号”餐饮会所,高墙铜门,客人到了才开大门,客人进门又快速关拢,门外更有安保“站岗”,里面觥筹交错,外界难探究竟。

  西郊某酒店的一位保安告诉记者,该酒店原来名为“某某会所”,“后来因为太过于高调、显眼,就改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较为普通的餐饮企业名称。而记者也发现,在这家酒店大门后安置了一块影壁,即使大门敞开,路人也无法看到酒店大门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场景。

  经常去这些场所消费的经商人士陈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地方人均消费动辄600元以上,高的几千块都有,开酒就更没底了,根本不是普通客消费的地方。恐怕还是有不少是公款消费,或者有权力的部门让企业来买单,要不就是做生意的宴请权力部门的领导。外面"风声"越紧,这些隐蔽场所生意越好。开瓶费其实很简单,如果生意不好就要为生存担忧,没有客人上门商家还会计较开瓶费吗?”

  一位长期关注“三公”问题的专家认为,一些高档餐饮会所仍然强收开瓶费,背后的玄机在于这些场所消费依然火爆。这说明遏制公款浪费、反对奢靡之风的口子还要进一步收紧,要把这些隐蔽的场所也纳入监管的视线。

[责任编辑: 王伟]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