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汽车  > 正文

京4月份共处罚非机动车行人违法2万起

2013-05-10 09:11 来源:人民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记者从北京交管部门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4月份全市共处罚非机动车行人违法2万起,环比上升48%。截至目前,已完成150个示范路口的交通设施排查工作,共计排查各类问题294处,已完善178处。

  据了解,去年12月起,北京市全面启动了“交通、治安、环境”三大秩序整治工作。此次整治工作由交管、治安、城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坚持“未堵先疏、未乱先治”原则,围绕秩序乱点及重点大街开展不间断管理整治。

  六项措施保障4月份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强化宣传力度。交管部门定期在主要繁华路口、社区、单位、公园景区等场所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材料、提供业务咨询等形式,让市民了解“中国式过马路”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在全社会营造倡导交通文明、摒弃交通陋习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全市重点路口共悬挂宣传横幅1320条,设置交通安全宣传站21处,摆放宣传展板490块。

  二是排查完善设施。各交通支、大队对管界示范路口及周边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地下过街设施指示标志、交通宣传提示标志开展全面排查,对标志标线不全或不清晰的进行增设和复划,确保行人及非机动车安全、便捷通过路口。截至目前,已完成150个示范路口的交通设施排查工作,共计排查各类问题294处,已完善178处。

  三是对示范路口信号灯配时进行全面排查。优化调整配时不科学问题,确保行人的安全通行。一方面对医院、学校等重点场所及行人过街需求特别大的路口适当增加了过街时间,确保了配时灵活;另一方面对机动车干扰行人通行突出的路口,保障行人过街的时间需求。目前,已对虎坊桥路口、大郊亭桥路口、惠新东桥下、海户屯西口等24处示范路口,通过现场优化、增加行人过街时间、保障性微调三种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

  四是严格规范执法加,落实责任承包。在全市确定了150处示范路口,结合早晚高峰和平峰时段路口流量特点,确定不同时段民警、协管员管理力量标准,并按照支、大队领导、执勤队队长、警区警长、责任民警和协管员落实四级实名制承包管理。同时各支、大队积极协调街道、社区、沿街单位,发动交通秩序维护志愿者,协助开展整治工作。

  五是合理执勤站位,规范执勤行为。本着“控得住、管得严”的原则,结合每个路口形状特点,科学合理安排民警、协管员的执勤站位,明确了民警、协管员的职责任务。同时按统一标准为协管员配备小旗、耳麦式喊话器(目前已为150处示范路口配备600套),强化对非机动车行人的喊话指挥和引导。

  六是教育处罚相结合,落实层级执法标准。交管部门在整治行动中对非机动车、行人违法坚持严格管理,针对非机动车、行人违法的严重程度和对交通的影响程度,严格落实批评教育、罚款处罚以及扣车等不同执法层级标准。

  四项措施强化专项整治第二阶段

  一是坚持严格规范执法。本着“宣传教育与严格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非机动车、行人违法坚持严格管理,坚持做到逢违必纠、必管、必教育,严格落实批评教育、罚款处罚以及扣车等不同执法层级标准。

  二是示范路口的职守民警将严格落实执法记录仪的配备和使用,特别是对执法过程中不听劝阻、故意违法以及辱骂、刁难、殴打民警等妨碍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人将做好证据采集,依法严格处罚。

  三是将充分发挥交巡联勤效能。对巡警力量定点职守的示范路口,由交警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同时巡警对违法行为人进行盘查核录,并对执法过程中辱骂、殴打民警、协管员等侵犯民警、协管员人身权益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处置。

  四是强化志愿者发动。将继续推进志愿者发动工作,进一步加大志愿者力量投入,结合早晚高峰路口交通实际适当延长志愿者职守时间。与此同时,安监民警将深入单位、社区、学校、军队等部门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提高行人出行自律守法意识。

  改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秩序,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交警在此也希望广大交通参与者予以支持和配合,从我做起,自觉培养良好的交通文明习惯,共同建设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吴晓琴 通讯员 扬子)

[责任编辑: 雍紫薇]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