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必须承认,对于外州的人,尤其是外国人,沃伦·巴菲特比我们内布拉斯加州本身更有名。”在今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期间举行的中国投资人酒会上,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州长皮特*瑞克茨(Pete Rickette) 戏谑道。
对于内布拉斯加州小城奥马哈而言,“股神”巴菲特更加意义非凡。巴菲特被世人誉为“奥马哈的先知”(the oracle of Omaha),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末,数以万计的投资人空降奥马哈,他们把这称为朝圣之旅。
今年的这个周末天气尤其好,晴空万里,城中郁郁葱葱,一片翠绿。“沃伦能控制天气。”当地电视台气象播音员玩笑似地感慨道。
作为巴菲特的出生和成长之地,同时也是他事业起步和辉煌之地,奥巴哈的小城气质同样也在巴菲特身上留下了难以磨没的痕迹。
澎湃新闻记者在《奥马哈世界先驱报》总部,采访了巴菲特传记《奥马哈先知:沃伦·巴菲特和他的故乡如何互相成就彼此》(The Oracle and Omaha: How Warren Buffett and His Hometown Shaped Each Other)的作者史蒂夫·乔丹(Steve Jordon)。
澎湃新闻:你当初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乔丹:当时我供职的《奥马哈世界先驱报》有意向出一本有关巴菲特和奥马哈的书,因为巴菲特是我们这个中西部小城最出名的人物,巴菲特的成长与奥马哈密切相关,而奥马哈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公共事业随处可见巴菲特的影响力,我们想知道这两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我的条线是保险产业,同时也跟踪报道巴菲特以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长达30年之久。另外,我还有一个名叫《沃伦观察》(Warren Watch)的周日专栏,每周一期专门写巴菲特相关报道。很自然地我就成了这本书的主笔。
澎湃新闻:《沃伦观察》专栏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什么的?主打八卦小道消息还是严肃商业新闻?一般你是怎么操作的?
乔丹:这个周日专栏迄今为止有7年的历史了,一般会写我从各个信源和渠道听到的关于巴菲特本人,他的公司以及他们家族成员一切相关信息。从开始到现在,从没有担心过会出现素材短缺,因为每周总有东西可写,我一般到周四的时候基本上知道本周该写些什么,周五能写完,如有突发事件和新料也会及时加入,专栏长度在500字左右。读者们很喜欢这个专栏,因为他们对巴菲特相关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我写的内容起码有一半以上是原创的内容和消息,没有在其他地方发表过,即使之前有相关报道,我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专门报道和观察巴菲特多年的作者的独特视角和解读。
澎湃新闻:这本书的创作过程是怎么样的?巴菲特本人知道这本书吗?他给予了哪些配合?
乔丹:整本书的素材收集和写作过程历时7个月,从2012年9月开始,巴菲特知道我要写这本书,他也给了我一个小时的面对面专访他的机会,他建议专访放在后半段进行,这样我就可以知道该问哪些问题。我报道和跟踪他的消息多年,很多资料和信息都掌握得很全,有些问题和信息没有必要重复发问。我最后在2013年2月份专访了他,书是4月份赶在当年的股东大会召开之前出版的。巴菲特还专门为此书拍摄了封面照片。
巴菲特没提出过要审稿
澎湃新闻:《奥马哈世界先驱报》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报纸,在该书出版之前,巴菲特本人或者他公司相关人员有没有提出过要审稿或者对相关内容提出修改意见?
乔丹:没有,从来没有,书内容的修改和取舍都是由报社的相关编辑完成的,巴菲特方面没有参与。
澎湃新闻:书出版之后,有没有得到巴菲特本人的反馈?
乔丹:有。我们把书印刷出来的第一版送去给他过目,他表示很喜欢,然后就把书还回来了,因为我提出要保留第一版,现在第一版书还保留在我太太那里。之后巴菲特还把这本书送给了好几个朋友,但我不知道他是自己买的,还是报社送的。
这是巴菲特爷爷的杂货铺模型,原版的店铺早已拆除,这是在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中的模型
奥马哈的影响
澎拜新闻:回到书的主题,奥马哈这个城市是如何影响了巴菲特?
乔丹:奥马哈是一个典型的中西部城市,巴菲特的爷爷曾在这里经营着一家杂货店,巴菲特小时候在他爷爷店里干过活,这个经历让他知道他不喜欢干杂活,不喜欢干苦力,但是他喜欢钱。他在奥马哈长大,在本地结交了很多朋友,当他父亲当上国会议员后,他们举家搬去华盛顿的时候,他不喜欢华盛顿,他不想离开他的朋友和熟悉的环境,所以家人把他送回来让他住在阿姨家。他喜欢奥马哈,在这里他有归属感,这里的氛围使他可以静下心来读书,研究,独立思考,而不是因大城市纷扰的氛围而分心,或者被各方意见牵着鼻子走,在这里他可以自己做决定。他在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农场,这种和大城市迥然不同的环境对于他的投资理念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相信长期的价值投资而不是短线的投机。
澎湃新闻:奥马哈对于他事业发展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里?
乔丹:他太太苏珊也是奥马哈本地人,她对巴菲特的影响非常大。她的父亲是本地一所大学的教授和系主任,她的家庭在本地也有很强的宗教影响力,可以这么说苏珊的家庭在我们这里是非常有头有脸受人尊敬的家庭,正如巴菲特本人一样,他的家庭也非常受人尊敬,因为他的父亲是国会议员,他爷爷开了一家大家都熟悉的店铺。当巴菲特最早开始创业,帮别人进行理财投资的时候,他和苏珊的家庭背景在他的事业上帮了很大的忙,因为别人给钱让你投资首先需要信任你,他并没有跟投资人过多解释他拿这些钱是去干什么的,但是那些早期的投资人就是非常信任他。他和他们的关系是生意伙伴,而不是投资人和理财专家。
和妻子的分工
澎湃新闻:苏珊非常关注慈善事业,巴菲特是否受她影响很大?
乔丹:奥马哈当地本来就有很强的关注慈善事业的传统,他的太太苏珊又非常热衷民权运动和公共事业,这也的确影响了巴菲特,他很早以前就决定,他赚那么多钱根本花不完,他要参加慈善和公共事业。他们夫妇的计划和分工是他负责赚钱,她负责搞慈善。
澎拜新闻:巴菲特现在的伴侣对他的影响力就远没有苏珊大?
乔丹:可以这么说,现在的伴侣更加低调,更关注家庭。从苏珊到现在的伴侣,这是一个非常平稳的过度过程,当苏珊决定离开巴菲特,她们并没有离婚,她觉得巴菲特需要人照顾,就把她的好友介绍给了巴菲特,这个好友就是巴菲特现在的伴侣。
澎湃新闻:我很好奇,当你面对面采访巴菲特的时候,你会问诸如上面谈到的一些私人问题吗?还是事先有人关照不要涉及私生活话题?
乔丹:我的采访没有问私人问题,因为这本书的主题非常鲜明,那些问题和这本书的主题不相关,所以没问。关于他的私生活有很多其他传记都有很详细的记载。
巴菲特让奥马哈更有名
澎湃新闻:巴菲特又是如何影响奥马哈这座城市的呢?
乔丹:首先,巴菲特的知名度是我们这座名不见经传的中西部小城为外人所熟识,对于美国人来说,也许奥马哈牛肉很有名,有几家著名的保险公司,但是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一听到奥马哈他们唯一能想到了这是巴菲特的故乡,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很多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见巴菲特。其次,更深远的影响就是这个城市随处可见的公共设施,从医学中心到演出中心到博物馆到图书馆到大学,这些都是巴菲特和他的那些早期投资捐赠的回馈社会的项目。比如下月就要开幕的以巴菲特命名的癌症康复中心就是巴菲特孩子的前保姆捐赠的,她先是孩子的保姆,然后嫁给了巴菲特的表弟。除此之外,巴菲特的节俭的生活习惯也给本地的社会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澎湃新闻:作为巴菲特长期的资深的观察者,你觉得他身上有哪些缺点或者负面的部分?
乔丹:他太太苏珊离开了他,虽然他们之后仍然是朋友,但是为此巴菲特很不高兴,他也承认自己过多关注事业没有顾及她的生活和感受,这也同样适用于他的孩子们身上,虽然他作为一个父亲一直陪伴他们长大,但是他们之前的关系有时是很疏远的,他的孩子们也提到即使身处在同一个屋檐下,巴菲特大多数时候还是自顾自地忙事业,对他们的关心太少。除了事业,其他他都不太关心。当然作为富人,他也时常受到攻击和批评,因为不少人就是不喜欢有钱人。
澎湃新闻:巴菲特有没有正面透露过继承人的问题?或者根据你多年的观察,这个人选已经确定了吗?
乔丹:我当面问过他类似问题,他提到了公司规模太大,一下子要改变很难,他说他仍然可以继续很久很久,关于某个特定继承人名字他是不会说的。当时有个所谓继承人委员会,由巴菲特和他的生意伙伴组成,他们讨论的话题是如果巴菲特遭遇不测,谁来继承这个公司,那个委员会成立于50年前,巴菲特现在仍旧好好的。我觉得如果明天有突发事件,他们绝对是有继承人备选的,但他们现在不会透露,而且继承人是需要董事会选举通过的,当然得到巴菲特本人认可非常重要,但是最终的程序还是经由董事会批准。
组织中国人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已成为一个产业
澎湃新闻:你知道巴菲特有很多中国粉丝吗?
乔丹:当然知道。去年我们报纸还出了一个中文的头条,因为我写了一篇关于统计到底有多少中国人来奥马哈参加股东大会的新闻。
澎湃新闻:去年到底有多少中国人与会?你的数据是如何统计的?
乔丹:大约3000人,我们通过奥马哈商会,当地的华人社区以及酒店的统计数据估算出来的。
澎湃新闻:今年有没有相关统计数据?
乔丹:今年没有,但是感觉比去年还多,很多人之前来过,体验过股东大会和奥马哈这座与纽约或者旧金山不同的小城风光,然后他们就口口相传,于是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组织中国人来奥马哈参加股东大会好像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