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国际贸易谈判的政客们喜欢用各种简写。全球贸易被诸多简写所代表—WTO、NAFTA、APEC——现在又加上了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和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这两个看似差不多的简写极为重要——分别代表了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
这两项贸易协定对全球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多边自由贸易——也就是WTO的谈判内容——已经在立场不一及互相指责之声(主要是围绕农业政策)中淡去。现在,人们将降低全球贸易环境限制性的希望放在上述贸易谈判上。
对于亚洲而言,跨太平洋贸易协定很重要。新加坡、文莱、澳大利亚及日本全都参与,韩国也被邀请加入。此项协定对不参加国的重要性几乎和参加国一样高。一旦协议签订,与参与国相比,不参与国将处于竞争劣势。谈判已经进行了15轮。世界上最重要的八个贸易国中,有三个都参与了谈判。
跨太平洋贸易协定的中心是降低关税,至少这是目前的假设。谈判有较高的保密性,但从各方得到的线索及官方沟通内容来判断,降低关税貌似是焦点。这是老式贸易谈判,直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用美国人的话说,这使得进口与国产商品“公平竞争”。
跨太平洋贸易协定对于签约国的消费者而言是件好事。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因此会比今天更广,而商品价格也会比今天更便宜。签约国的贸易量会增长。
不过,最后的情况可能是,跨太平洋贸易协定没有跨大西洋贸易重要。实际上,可能到最后对于亚洲而言是这样。这并非因为亚洲参与了跨大西洋贸易谈判(美国和欧盟正在协商中),而是因为跨大西洋贸易协定是一种新的贸易协定,其影响超越了参与国。
跨大西洋贸易谈判真正开始是在7月,覆盖了世界经济的很大一部分。跨大西洋贸易协定将涵盖45%的世界经济、66%的高收入国家。跨太平洋贸易协定则涵盖了31%的世界经济、49%的高收入国家。但跨大西洋贸易之所以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谈判的目的。
跨大西洋贸易谈判重点不是关税。美国与欧盟之间并没有太多关税。与双边汇率的波动相比,实际存在的关税微不足道。跨大西洋贸易谈判的目的不是降低关税,而是统一监管。
监管成本高昂。今天,任何一家要向美国和欧盟出售商品的企业都必须同时满足两组不同的监管要求。无论在这两个监管流程下出来的商品是否一样,必须付出两个监管流程的成本。TIPP提出的目的是将监管一致化,或者在无法一致化的情况下、创建出一个有助于将未来监管一致化的框架。这将极大降低出口商的成本——根据估算可节省成本高达30%-70%。
为什么说这对亚洲很重要?因为如果亚洲企业希望向美国及欧盟(占世界高收入经济体的三分之二)出口,那么就必须达到美国/欧盟协议中设定的监管标准及其国内标准。为使得亚洲出口商不处于竞争劣势,亚洲监管当局有强大动机来复制美国/欧盟监管规定。实际上,美国和欧盟将设定一系列商品和服务的全球标准。不能达到其标准的企业实际上就只能参与本地贸易了。当然,美国和欧盟有动机从自身利益考虑来设定这些标准,而不考虑他人需求。
跨太平洋贸易协定听来像是不错的老式贸易协定般能带来好处。但如果跨大西洋贸易协定真的敲定,其影响看来更深远,即便对亚洲也是如此。
(作者系瑞银投资银行全球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 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