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9月26日电 题:中小企业遇瓶颈期 急需注入正能量
作者 程景伟
记者连日来在第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简称“中博会”)上采访获悉,中国中小企业正遭遇发展瓶颈期,急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改善融资环境,加大财税支持,提升劳动力素质,为中小企业“突围”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中博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专门面向和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国际盛会,本届展会有28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内企业超过八成。
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被视为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步履维艰。近期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调查的2000多家中国企业中,近七成企业反映当下用工成本攀升、原材料成本上涨、融资难、税收负担较重。
江浙一带是中国中小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参展的浙江斯凯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小云告诉记者,人工成本和原料价格一路攀升,利润越来越微薄,他们的公司从100元人民币产值中只能获利两三元,实在难以为继。
“正如池塘里的小鱼,这些小鱼的成长面临很多风险,它们很重要,却又很脆弱。”出席中博会的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对中小企业如此比喻。他表示,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劳动力供应跟过去相比不再充足,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
刘尚希说,中国社会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老百姓对于工资有更高期待,自然资源也愈发紧张,原料价格上涨,中小微型企业整体上迎来了发展瓶颈期。
中博会上的多家参展商反映,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傅小云说,融资问题是令人头痛,相比大型银行金融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村镇银行贷款程序相对简易便捷,但所需支付的利息更高,这给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在刘尚希看来,融资市场是“嫌贫爱富”的,但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弱。他说,政府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没有办法改变中小微企业这一天性,只能减少企业融资困难,共同分担金融风险。
高科技、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更容易获得资金。从事电子配件生产的深圳崧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天荣表示,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属于技术创新型企业,公司近几年每年从银行贷款超过千万元。令他忧心的是,同行业的山寨高仿产品横行,切走了市场蛋糕。
政策利好对中小企业起到了“解渴”、“减负”作用。对于“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张天荣说,“营改增”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实质性红利,税赋压力减低,成本下降,省下来的利润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宁波中甬企业项目经理金鹤鸣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当地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政策落实得比较好,贷款渠道比以往通畅得多,中小企业逐渐复苏,趋稳向好。
金鹤鸣说,中小企业要跳出发展瓶颈期,需要找准市场定位,极力开拓新市场;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经营;精致发展,尤其要注意不追求扩大规模,不拼价格战。
在本届中博会上,中国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有关部门推出60个配套政策,32个省(区、市)出台实施意见,中小企业的政策环境逐步改善。
朱宏任称,现阶段经济粗放型增长既不可行,也难以为继,必须以经济转型谋求长远发展,我们将致力于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这一重大任务,其中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关键。(完)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