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月度超过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7%,预计全年消费的增幅将达到13%。专家指出,通讯、服务等消费亮点明年将持续。商务部门也将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现代流通发展,努力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流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
“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以上,明年一季度消费形势依然看好。”在12月18日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国内消费走势作乐观表态。
在谈到商务部将如何在流通领域扩大消费时,沈丹阳表示,将从促进便利实惠消费和基本生活服务业的发展等五方面工作着手,其中不乏将“出台网络零售监管办法”“推进流通立法”“破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继续发展信用消费”等新老手段相结合。
通讯类产品闪亮“消费清单”
11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当月超过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比上月分别加快0.4和0.6个百分点。
沈丹阳表示,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速并非偶然,宏观经济向好、消费信心回升都是增长原因。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使消费预期有所改善”。沈丹阳表示,网络消费的带动和信息消费的活跃特点突出。
统计显示,11月份的“消费清单”中通讯类消费成为最吸睛的一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通讯器材销售同比增长接近40%,比上年同期加快24.6个百分点。
“科技驱动是最主要的原因。”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赵萍分析认为,在促进信息消费政策、“宽带中国”战略的带动下,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产品的销售加快。
“移动网络使得社交、娱乐等信息产品的消费活动成为常态,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升级换代在最近三四年最为明显。”赵萍说。
谈到今年最后一个月的物价变动情况,赵萍认为:小幅上涨,但不会超过4%。“年关经济带来的蔬菜等食品上涨,猪肉、牛肉仍处于上涨周期,以及石油价格上调的概率依然存在等都给第四季度带来一定的物价压力。”
“不过,因为不存在宏观经济过旺和输入性通胀的因素,压力不会很大。”赵萍说。
服务消费潜力巨大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近日就商务领域扩大消费工作答记者问时曾表示,商务部门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核心是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现代流通发展,努力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流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这将是商务部未来重点推进的内容。
对此,沈丹阳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即切实提高流通效率,促进便利实惠消费;促进基本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消费产品;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安全放心消费;强化信息引导,促进新兴热点消费;发挥政策和舆论导向作用,促进绿色循环消费。
沈丹阳特别指出,服务消费方面的潜力较大。因此,商务部拟从总量供给、结构布局、服务标准、模式创新、诚信经营等方面入手,构建基本生活服务业的促进体系,扩大家庭、社区和农村服务消费。推广如宁波的“81890”等公益性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生活消费服务网点,打造一刻钟便民消费圈;以“万村千乡”工程为依托,发展乡镇、乡村的基本生活服务网络等。
赵萍指出,以产业补贴等形式为主的扩大消费方式今后继续实施的可能性较小,而是转为“对行业发展方式的指导,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推动企业树立生活服务业的概念,并提供更好的服务消费产品”。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