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的最后一公里,22岁的小王是万千快递员大军中的一员。
他是保定人,有着一张讨喜的娃娃脸,皮肤黝黑。“我做快递员已经有三年半了。”小王说,“每年的双11都特忙,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忙,这几天我每天的送货量有300多件,每天都要忙到快凌晨了,这样的日子估计还得持续几天。”
对双11,小王是又爱又恨。“如果没有它,我们绝没有这份收入,但是这份钱并不好挣。这个月我的收入应该会过万,但平时真的没有这么多,外界有些夸大了。”小王急促地说道。
但是小王不知道,他这个快递员很可能帮助经济学家解答一个关乎就业的大疑问。
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夏季论坛与企业家对话时表示,截至今年8月,中国的城镇新增就业已经接近1000万人。这意味着,2014年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已基本完成,这让李克强松了一口气。
快递员小王是中国每年1000万就业大军中的一份子。他学历并不高,跟着老乡从家乡来到北京,开始是在建筑工地上做塔吊的,父母感觉那个工作太危险,所以时间不长,干了半年就不干了。
在2014年,塔吊所代表的房地产、厂房等建筑业和制造业遭遇了转型期的困境,这些行业曾经是中国吸纳劳动力就业最大的行业之一,但现在它们开始了喘息。不仅如此,中国经济增速告别了高增长时期,进入7.5上下的中高区间。
如果倒退回去10年前,这几乎是很多经济学家不敢想象的事情:经济有所回落,但就业在上升。那时的中国普遍沉浸在唯GDP论的氛围中,很多人认为,只要经济增速低于8%,就业就会出现问题,社会矛盾就会爆发。
在2014年,这一切变了。
[责任编辑: 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