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的到来使得国内电影票房不断冲高,但与这利好消息同时出现的却是热门电影《港囧》被网友怀疑票房造假。虽然《港囧》是否存在票房造假尚无定论,但国内的确存在片方自买票房的情况,屡见不鲜。
光线否认《港囧》票房造假
9月25日,《港囧》正式在全国上映,当日票房就已超2亿元,并随后在10月4日宣布以12.8亿元成为2D国产电影单片票房冠军。但与此同时,《港囧》票房造假的声音也在网络上愈演愈烈。其中,网友“电影票房警察”称,通过查看多家第三方售票平台发现,《港囧》在10月1日深夜出现多个场次满座的情况,但影院的工作人员却否认这些场次的存在,由此引起网友怀疑《港囧》票房造假。言论一出,“圈内老鬼”、“娱扒爷”、“娱乐圈外汉”等网友也转发评论称《港囧》靠“幽灵场”冲票房。
随后,光线影业副总裁在微博上回应表示,网友指出的情况是影院为了平衡各电影公司的排片占比,且这种场次的票房不计算在总票房内,其他电影也进行无效场次排片。而对于网络上伪造假图片、制造假言论的网友,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该事件。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近年来国内的热门影片似乎都难逃脱票房造假的质疑,从粉丝热捧的《小时代》,到国内票房冠军《捉妖记》,均曾在网络上被传出票房造假的消息。
片方自买票房屡见不鲜
片方自买票房的现象早已在业内存在,近年来还有愈渐严重的趋势,但是用高成本的投入去买虚假的票房繁荣是否值得呢?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看来,片方通过在影片上映的不同时期买票房能为影片造势,提升知名度。“目前国内观众还未成熟,存在非理性消费,缺少判断力,而片方买票房制造市场热度,将影片推上排行榜能影响观众的观影选择,从而增加上座率并推动票房的上涨”。除此以外,片方买票房的行为也能使院线获益。“院线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票房分成,而片方自买票房增加了院线的票房收入,促使影院增加排片再次吸引观众”,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永亮表示。
“高票房”带来各方高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影片票房的高低不仅影响直接的票房收入,对公司自身的股价及业绩表现也有着极大的影响,比如北京文化因拟购《捉妖记》投资方之一的浙江星河而股价逆势大涨,鹿港科技也因收购《大圣归来》联合出品方世纪长龙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而连获多个涨停板。
由于《港囧》的知名度和市场热度,自8月27日起,光线传媒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股价涨幅达59.83%,并在18个交易日里收获4个涨停板。在影片上映的第四天,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港囧》在中国内地上映3天,票房成绩约为6.8亿元,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此后,光线传媒当日的股价在午后明显拉升,当日涨幅为4.98%。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此前曾宣布与《港囧》的出品方之一真乐道签订协议,以1.5亿元向真乐道购买《港囧》47.5%的票房净收入(扣除发行成本),而真乐道为徐峥的公司,同时徐峥也是21控股的第二大股东,这意味着《港囧》票房的走高也会为21控股和徐峥带来巨大收益。
对此,肖永亮表示,电影票房是上市公司重要的业绩之一,票房的不断攀升会吸引到投资者的注意,造成一段时间内的股价攀升,在影片热映阶段过去后,若要继续维持业绩则需在业务拓展等方面良好发展。(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郑蕊)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