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撤销后首度发债200亿元 融资轻松改革任务沉重
铁道部撤销之后,中国铁路总公司23日迎来发债首秀。2.15倍的投标倍数,显示出其认购需求的稳定。然而,轻松融资背后,铁路的改革任务仍然沉重。业内人士指出,“铁老大”走了“铁总”来了,改革要树立起市场意识,避免不计成本的扩张投资。
政府信用“护航”发债首秀
继铁道部3月份改制后,中国铁路总公司于5月23日招标发行了201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金额200亿元,期限5年,中标利率为4.50%。
据交易员透露,本期中票在现阶段银行间资金面整体趋紧的情况下,依然获得了2.15倍的稳定认购。
“无疑,铁道部改制对其债市融资的影响不大。”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员陈雷表示,“融资成本并没有较之前出现显著的上升。”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一线交易员均指出,就企业信用级别而言,改革后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中石油、国网并无显著差异。而结合近期的市场资金状况,按目前5年期超AAA的交易商协会指导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成交利率考量,本期铁路中票的招标利率接近二级市场水平。
显然,作为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受到政府支持的力度依然较大。
记者日前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2013年以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行的债券以及原铁道部发行的所有债券,都已被划入“政府支持机构债券”。这样一来,全部铁道债券均已升格为政府支持类债券。
铁路经营面临较大压力
虽然在政府信用支撑下,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融资显得比较轻松。但事实上,今年铁路经营面临着较大压力。
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中国铁路总公司一季度净亏损68.76亿元,是近几年亏损比较严重的一次。并且,铁路的总负债达到2.84万亿元,负债率攀升至62.31%。这意味着中铁总公司要面临越来越大的还本付息压力。
分析铁路一季度的巨亏,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有很大关系。货运一直是铁路的盈利支柱,但由于这项业务与GDP增速直接挂钩,今年受到很大冲击。统计显示,今年1—4月铁路的货运量同比下降2.3%。近期以来,多家机构下调今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至8%以下,这将对铁路货运的盈利形成挑战。
在铁路的亏损源中,高铁是一个大窟窿。国金证券分析师瞿永忠指出,除个别线路外,高铁在投运初期都是亏损状态,并且亏损时间跨度一般超3年。由于高铁建设高峰期还没有完成,高铁的整体亏损额正在继续扩大。
面对经营亏损局面,业内人士认为铁路可能会加快推进货运业务的市场化,以及对高铁实现打折等灵活定价方式来提高上座率。
整体的市场化改革更重要
由于我国铁路“四纵四横”网络还没建设完成,政府信用的介入,确保了铁路融资顺畅。但随之而来的隐忧是,如果铁路能继续以较低的成本融资,并且偿债风险很小,那么,铁路还有多少动力来欢迎民间资本的进入?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安国俊认为,铁路需要加快投融资改革,可以探索铁道债和市政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铁道债由中铁总公司牵头,主要用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铁路干线。市政债由地方政府牵头,同时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用于建设一些区域性的城际铁路。
比投融资改革更重要的,是铁路整体的市场化改革。目前,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10360亿元,超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巨头。从债券说明书中可以看到,公司的内设机构与原铁道部基本一致,只是将“司”改成了“部”。
“铁路实行政企分开,只是迈开了改革的一小步。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说,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独家经营的情况下,现在的铁路建设,还是缺乏真正的市场化主体。
赵坚认为,未来铁路要加快改革。一方面,要尽快把公益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分开,并建立公益性业务的补贴机制。另一方面,有了适度的竞争,铁路建设才能遵循市场化的规律,投融资体制才能真正扭过来。(记者何欣荣、杨溢仁)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