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今日推荐  > 正文

中储粮给农民“打白条” 收购乱象引人遐想

2013-07-17 09:15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据国家粮食局网站消息,日前媒体报道“中储粮乡镇托市收购存乱象调查”,反映江苏盐城部分小麦最低收购价委托收储库点不及时支付售粮款,给农民打“白条”等问题。国家粮食局日前表示,经查打“白条”问题属实。目前,所欠售粮款已全部结清,中储粮江苏分公司及当地粮食部门已对相关企业的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7月16日中新网)

  国家粮食局着重解释了“打白条”的原因:一是资金到位不及时,二是后续收购资金到位缓慢,三是违规增加收购资金拨付环节。猛一看,“打白条”的因果关系确实能通过“资金不到位”来建立起来,但事实上,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

  首先要厘清几个问题:第一,为何资金不到位?国家为了保障农民的种粮利益,向来不吝于资金投入,资金早已拨付给直属库和分库了,这些直属库和分库为何迟迟不予拨付或者故意延迟拨付?

  第二,“打白条”现象是直属库和分库直接促成的吗?央视报道表明,向农民“打白条”的是粮贩子,而非委托收储库点。而这也是国家粮食局所指出的“违规增加收购资金拨付环节”。那么,这些收储库点为什么要“违规增加收购资金拨付环节”?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利益关系?

  第三,收储库点和粮贩子都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粮食,而是拼命压低农民粮价。这不仅会使农民的利益受损,也让国家的惠民政策无惠可言。那么,收储库点 “省”下的这笔钱哪里去了?国家政策没有惠民,究竟“惠”到谁的头上去了?

  此外,收储库点还通过使用地中衡等大吨位衡器称量农民交售的小批量粮食、压低等次价位等办法克扣农民。这其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出差价利益。那么,这些好处又进了谁的腰包?

  种种迹象表明,中储粮盐城乡镇托市收购乱象的产生,绝不是仅仅一个“打白条”所能代表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资金不到位”所造成的。更主要的是,该种乱象在当地由来已久,收储库点向农民“打白条”早已成了一种传统。因此,国家粮食局绝不能满足于农民的“白条”已经兑现,而应该彻查“打白条”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联系,严厉查处其中可能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给农民的利益损失一个公正的交代,也给国家政策的损害一个交代。

  (李先梓)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