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做客中国经济网。 裴小阁 摄影
独立TMT分析师付亮做客中国经济网。裴小阁 摄影
14日,工信部《国务院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出台,下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独立TMT分析师付亮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栏目,就《意见》内容进行了解读。
信息服务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
目前,“信息消费”已被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成为拉动经济的选项。杨培芳理事长表示,《意见》里面提到了信息产品,具体来讲,信息产品包括手机、电脑等设备,但同时也包括信息服务,而信息服务包括信息平台是整个信息行业的基础,因为当前各行各业中服务都是中心。付亮认为,当前信息领域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信息手段多元化,和以此带来的信息消费的多样化。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调整期,要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两点都离不开信息消费。杨培芳表示,信息消费所需的能源和资源都是最少最省的,消费的主要是信息,而不是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受到资源和能源的约束,这样信息消费就能够对我们国家经济转型起到很大的影响”,他说到。对于信息经济来讲,成本低,收益大。
而付亮则认为,信息消费,包括整个信息技术都在改变着整个消费方式。“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改变,对社会生产力是一个重大的转型,重大的支持力,靠原来的方式已经很难再有特别大的突破了,但信息技术给它带来一个质变,可能出现全新的领域。”
数据显示,到2015年,信息规模将超过3.2万亿,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对此,杨培芳表示预期非常乐观。他认为,不管这个测算涉及信息产品还是信息服务,数据都应该是可信的。对此,付亮也表示赞同杨培芳的观点,一致认为这些数据相对比较保守。从广义来讲,信息消费对整个传统行业的带动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因为涉及到信息共享、物流等因素影响带来的效益也是无法具体估量的。
“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缺乏有效竞争机制
《意见》指出,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发布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对此,杨培芳表示,“如果说铁路是工业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的话,那么我想宽带就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杨培芳认为,“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之后,将会受益于庞大的产业群,包括通信设备制造商、软件提供商、三大电信运营商、网络电视运营商甚至更多。杨培芳表示,这样会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群、新的产业链,同时这个产业链可以不断向宽度和长度延伸,可以进一步拉动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进入,而未来发展同时也必须依靠小微企业创新来实现,否则经济发展没有后劲。“因此,需要市场做指导,政府做引导,同时需要大家监督,共同发展”。
杨培芳表示,最终受益的是普通老百姓,但是要想发展好信息产业,除了投资之外,也离不开政策的引导,而政策引导方面,一个核心理念是普遍服务,或者叫普遍接入,就是让所有居民都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接进去。
但同时杨培芳也坦言,当前,我国在普遍接入方面还远远做的不够。在中国一些偏远地区,网络的接入或者工作的开展可能没有效益,因此没有运营商等企业愿意去做。“因此,这方面的长效机制还是相对比较欠缺,要让所有人受益”,“工业经济适合嫌贫爱富,信息经济应该是均衡发展。”
针对宽带建设遇到的问题,付亮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竞争,其次,就是偏远山区的政策倾斜问题。杨培芳也表示,信息通信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等特点,要按照具体的行业特性去整合发展,避免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更大的成本。
而针对“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所需要的顶层设计,杨培芳表示,顶层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普遍服务和普遍切入作为核心内容。而付亮则认为,“宽带中国”战略提出到现在,归根结底还是部门利益之间的问题,因此顶层设计中最主要应该加入管理体系,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混乱局面,同时也有利于破除垄断情况。
专家称4G使用成本将低于3G
《意见》内容还指出,将根据企业申请情况和所具备的条件,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对此,杨培芳表示,当前中国有13亿人,手机数量已经有11亿,有可能达到12亿,4G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而且实验显示技术已经不是问题,同时对中国的知识产权倾斜多一些,这对中国企业来讲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应该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消费市场,它最终通过信息终端来进行消费,应该抓住4G这个机会,让更多的让企业去选择,能够走得更快一点。”
那么,4G技术带来的生产成本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呢?杨培芳对此表示不会。 “技术就是集成电路,十八个月功能翻一番,价格也降一倍,趋势不会变,我认为不会增加老百姓成本。”对此,付亮也表示,从2G、3G到4G,是通讯技术方面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实际上不是越来越贵,而是越来越便宜,所以4G时代,价格趋势将会是向下发展。
付亮表示,由于3G牌照发放时间比较晚,而且中国需要覆盖的面积比较大,如何利用较短的时间,利用较好的技术,更大范围服务百姓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还应加入政府政策的扶持。
实名制要平衡“堵和疏”
此外,《意见》内容提到,要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推进身份认证、网络认证和电子签名等网络信任服务。的确,当前网络信任是一大难题,对此,杨培芳认为,最重要的是首先建立实名制,包括商务网络实名制、网络登记、运营等。其次,涉及到隐私问题应该在实名和隐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种相关利益最大化,是一种公共理性,因此,需要国家从法律层面健全实名制。最后,网络信任服务的建设还需要全社会一起协同,提高全民意识,形成一种社会自律的道德环境,因为不能事实都依靠法律,还是要靠道德约束和行业自律。
付亮也认为,这几年新媒体发展速度相当快,对整个社会来促进作用比较大,而网络实名更应该注意的是堵和疏之间的关系,堵和疏要有度,而且还要达到平衡。其次,就是信。付亮表示,当前网络整个公信力都在降,最近几年则特别明显。因此需要利用新媒体,逐步建立一个环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样就不会害怕谣言。
杨培芳也表示,网络治理还是需要双管齐下,一个是法律层面的,一个是自律,一个是监督,这三点缺一不可,光有法律也不行,光有自律也不可能,还需要透明的社会监督,如果这三个层面如果都能够健全起来,网络发展会越来越供养正能量。
信息消费应更加注重公共性
最后,针对信息消费政策扶持,杨培芳表示,需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监督,才能促进整个信息环境的建设。从政府层面来讲,就是审批细节要简化,促进民营资本进入,对于宽带等公共平台,更应该注重公共性和服务性,这些都需要政府去倾斜和引导。
对此,付亮表示更加关注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应该在互联网的借助下,更加赋有创新力。杨培芳也认为,从国家层面上,除了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不仅只是对大企业的支持,也要承担公共项目,比如说宽带服务向偏远地区去做,小微企业同样可以享受这个政策。其次,要建立互联互通、平等结算的机制。第三,就是价格政策要有倾斜。 (记者 段丹峰)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