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15日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国家发改委日前就棉花体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见,各方对于实行棉花直补的政策方向基本达成共识。发改委已确定新疆作为试点区域,目前新疆正在制定具体的试点方案。
据了解,现行棉花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国内棉花市场面临着高价格、高价差、高库存的“三高”问题。今年以来,业内人士多次呼吁,尽快改革当前的棉花管理体制尤其是收储政策,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现在实行的棉花收储体制造成财政负担沉重,农民没有完全得到政策的好处,纺织企业经营困难等多重问题。依靠收储政策形成的国内外高棉价差使得纺织企业减少棉花用量,大量进口棉纱,大量中小企业关停,最终的结果是影响棉农利益。
“棉花收储政策必须‘刹车’。”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杜珉认为,现行的收储政策的成本太高,1000多万吨的棉花压在库里,国家每吨补贴2000元,至少就是200亿元,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补给农民。此外,收储政策还造成市场僵化和农户的利益被盘剥。
另有报道称,有机构建议继续保留国家收储政策,采取棉农直补与收储并行的方案。对此,王天凯认为,收储政策在实践中已被证明不可行,因此不同意这种方案。只有实行直补,才能回归到让市场来配置资源。
事实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前期就棉花管理体制和市场供应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调研结果就直补、规模化种植和良种等提出方案。王天凯介绍说,现在行业正在就棉花直补政策的实施做积极准备,并建议在过渡期间通过调整抛储和配额之间的比例,继续实行抛储并适当降低抛储价格,来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发改委形成的棉花体制改革方案只是供讨论的初步方案,各方对于“直补”概念本身仍存分歧。7月31日前,各方已向发改委提交了意见,预计后期该方案将有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杜珉建议,棉花体制改革应该实行“三步走”。首先是做好对棉农的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农资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二是改革最低收购价政策,比如实行目标价格和反周期补贴;三是加强农业保险,遇到重大灾害时能够保障棉农利益。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