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今日推荐  > 正文

2014“三农”三问:地少水缺 方式怎么转

2013-12-22 09:32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图片说明(从左至右):

  四川邻水县大桥村果农在采摘脐橙。

  刘苏阅摄

  陕西首家大型指针式喷灌机落户大荔兰空鑫坤果蔬专业合作社。

  李世居摄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街道黄泥墩村的草莓喜获丰收。

  宁文武摄

  湖南省永州冷水滩区牛角坝镇新沙洲村的村民正在收割稻谷。

  陈光辉摄

  版式统筹:张芳曼

  一粒良种换来增产增收

  颜 珂 匡 滢

  亩增产250斤,合作社卖粮收入600多万

  打开精致的黄色包装,真空袋里的大米饱满剔透,“这是我今年种的新品种,叫‘清香一号’,市价要卖到25元一斤咧!”亮出自家的“宝贝”,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金穗种粮合作社理事长易红伟很是自豪:“别看价格贵,但这是真正的优质大米,市场供不应求!”

  盘点起自家的水稻品种,易红伟如数家珍:3891亩水田,早稻种的是“中嘉早17号”,晚稻有“五优308”、“黄华占”、“玉针香(清香一号)”,基本亩产都在900斤以上,除去成本,早稻每亩利润60元,晚稻每亩利润170元左右。

  “要是在3年前,这样的亩产简直想都不敢想!”易红伟感叹道。

  3年前,易红伟开始租种土地。刚上手时,老乡说种哪个品种好,他就种哪个。第一年,早稻亩产约650斤左右,每亩近400斤谷的流转价格,基本赚不到钱。第二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稻瘟病让易红伟损失惨重,将近70亩的稻田都感染上了病,每亩减产100多斤,一年下来亏损不少。

  正泄气时,区粮油站拉了他一把。技术人员向他推荐了一款超级稻——中嘉早17号,这款稻种抗病性强、产量高、米质好、颗粒圆润,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易红伟开始试种,没想到第一年亩产就到了900斤以上,销路还特别好。2011年,易红伟大面积推广“中嘉早17号”,合作社95%以上的农户都种上了这款超级稻。

  尝到了甜头,易红伟开始特别注意搜集优质稻种的信息。在技术人员的建议下,他相继种植了“五优308”、“黄华占”这两个优质晚稻种,又亲自比较挑选,增种了100亩左右玉针香。

  “种子选得好,这个得摆在第一位。”易红伟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光卖粮的收入就有600多万。

  良种+良法,种粮有底气

  要高产,除了良种,还得良法。2009年,易红伟发觉肥料用量特别大,却又找不到原因。找了专家测土壤,才知道是沙性土壤“捣的鬼”。对症下药,易红伟特意选了一种控释肥。“这种化肥一施下去就形成网状,慢慢释放,每亩的肥料使用量可以减少几公斤,而且稻谷还不易得赤枯病,谷粒饱满落穗好。”

  病虫害的问题同样曾让他头疼。有一年,高温天气多,田里稻飞虱成灾,易红伟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副作用”很明显——由于用药过多,当年的稻谷颗粒瘪平,落穗也不好。

  吃一堑长一智。第二年,易红伟早早地准备了高效低残留农药,一样的效果,用量可以少一半。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来田间现场指导,大面积虫害再没有发生。

  如今,易红伟的病虫防治技术又“升级”了。拿起办公桌上放着的杀虫灯和性诱剂样本,易红伟说:“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高科技’产品,杀虫灯和性诱剂,既经济又环保。”

  受益的不仅是易红伟。科技的助推,让长沙市农民种粮变得更有底气。

  数字点击 55.2%

  201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农业科技系统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培育200多万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3000万周边农户,推广160个主导品种和100项主推技术。在17个水稻主产省开展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示范推广超级稻1.31亿亩。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实现6000万亩的玉米亩增产200斤、节本增效200元的目标。

  一项技术掀起节水革命

  本报记者 朱 磊

  一个大棚能省水80%

  走进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习岗镇新平设施农业园区,标准的设施大棚一眼看不到边,外面寒气逼人,可温棚里的“绿色”却生机盎然。

  “看看我的瓜苗,长得壮吧?”52岁的叶春胜指着自己的乳瓜苗子,笑得合不拢嘴,去年的4个温棚让他挣了6万多,今年的收成和市场,让他更有信心。

  “收入高,还不累。”老叶透露诀窍,让记者凑近看,只见覆膜地里一根一根细细的黑管子。“滴灌技术节水、省肥还省事。”老叶详解流程,将有机水溶肥放进门口的大罐子中,通过泵循环抽水搅拌形成水肥,再用滴灌泵打进管道,每根黑管子就如同大地的血管,将养分和水分带到地里。

  种了一辈子地,老叶现在才真正尝到了当农民的甜头。叶春胜是陕北榆林山里人,过去种了9亩水浇地,全是看天吃饭,“一年也就攒下个口粮。”2008年,老叶来到贺兰学种大棚,刚开始采用的也不是节水滴灌技术,提溜根管子往地里浇水,一个棚一次得浇近30立方米水,如今用滴灌技术,只需要近5立方米水。

  节本增产又增效

  “贺兰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虽然是引黄灌区,但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实施节水农业很有必要。”贺兰县水务局副局长闻国焘说。

  2011年,贺兰县在兰光村3000余亩土地试点农田高效节水。“效果特别好,实行高效节水的田地跟仍在运用大水漫灌的田地对比明显,长成的庄稼个儿没法比,一个得蹲着量,一个得站着量。”闻国焘笑着比划。

  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在兰光村取得了“三节约、两提高、一提前”的效果:一是节水,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实施膜下滴灌后在作物生长期内,亩均用水为30立方米,节水245立方米;二是省工,种植工序由之前的6道工序变为现在的3道,作物除草、田间管理等方面的用工都有大幅减少,亩均节约用工资金390元;三是节药节肥,膜下滴灌实现了水肥一体化,亩均节省化肥农药费用65元。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2提高到0.9以上,种植西瓜和西红柿亩均增产1500斤和2000斤。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2%,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促进了土地集约化经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宁夏水利厅厅长吴洪相说,目前全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4万亩,占全区总灌溉面积的14%。

  数字点击 0.51

  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1,节水潜力很大。到2020年,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亿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以上;全国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亿亩以上,高效用水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一套“铁牛”蓄足农业动力

  本报记者 李增辉

  一个合作社种地3400亩

  在河北省邯郸县的麦田里,苗庄村民苗增海站在田埂上,喜滋滋地看着绿油油的麦苗,眼前依稀浮现出两个月前的情形:在这里,一台台深松机、播种机突突突叫着,如鱼儿般穿梭。

  刚浇完第二遍冻水的老苗一边忙着查看苗情,一边给记者介绍:“我这400亩小麦亩产都在1200斤以上,列入邯郸县高产示范区。”言语里颇为自豪。

  前几年农忙时,苗增海全家七八口人下地劳作都不够,现在用上了先进的小麦联合收割机,麦子直接入仓,仓满后自动倒进袋子里,再装进三马车拉到晒场。他说:“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让我这心里有了底儿!”

  从种到收一条龙机械化作业,让许多像苗增海一样的农民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让他们对种粮有了更多的“想法”。他们或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干脆自己流转土地进行经营。

  苗增海除了这400亩地,还在外县租种了3000亩地,先后购买了系列大型机械设备,成立了亿博小麦专业合作社,对机械使用进行科学调配。每到农忙时,他只需打电话遥控指挥,村里的、外县的自家农田里大型拖拉机、旋耕机等就忙活起来,两边都不耽误。一年下来,刨去人工费、机械维修费等,苗增海可以挣到30多万元。

  小麦机收基本全覆盖

  对河北来说,地少水缺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邯郸县近年来通过争取购机补贴、推广新型农机、建立机械化作业示范地、培训农机手、鼓励发展农机合作社等途径,加快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为现代农业发展蓄足了“原动力”。

  今年以来,邯郸县争取到国家农机补贴资金830万元,累计补贴农机具580余台,受益农户310余户,建起农机化作业示范地3个。玉米精量穴播机、中耕追肥机、深松机等新装备让村民大开眼界。

  如今,邯郸县小麦机收率达到99%、玉米机收率达到70%。

  先进农业机械的“粉墨登场”,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民逐步摆脱了土地零散经营的羁绊,通过土地代管合作、土地承租、农机入社、机手入社等方式,开始在土地里“刨金”。

  邯郸县县委书记何志刚说:“让传统农具‘歇犁’,让新型农机油门加大,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现在全县加快农机更新换代,将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向机械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

  数字点击 59%

  2013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超过59%,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农机具增长较快。全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531万台,同比增长9.5%。今年全国水稻机种、机收水平预计分别达35%、75%,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玉米机收水平预计达49%,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今年正式启动秋季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预计完成农机深松整地1.6亿亩。

[责任编辑: 王伟]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