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今日推荐  > 正文

央行喊话后个人房贷还很困难 银行觉得房贷不赚钱

2014-05-21 08:56 来源:新京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上周,人民银行要求各家商业银行支持个人首套房住房贷款,加快放款速度。记者本周走访北京各银行基层支行发现,仅个别银行政策微调,整体情况依然是利率没有优惠、额度紧张、股份制银行做房贷业务的积极性较低。问题的根源在于息差空间不大,银行觉得房贷不赚钱。

  王先生4月上旬看中一个新楼盘的两居室,总价大约300万元。他计划贷款180万元,其中公积金贷款80万,商业贷款100万。为办下“公积金+商贷”的组合贷款,王先生问遍了北京的大小银行,发现只有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能做组合贷,而且有些支行的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6.55%/年)的基础上打9折(5.895%/年)。

  按程序,组合贷款需要先批下公积金贷款才能做商贷。可当一个月后,拿到公积金贷款的王先生再去找银行时,发现银行商贷全部没有了折扣,一律按基准利率执行,有的甚至上浮5%到10%。个贷经理告诉王先生,从去年末到今年,房贷利率已经上调了好几次,今后很可能要继续上涨。最近,听说央行发表了五条房贷指导意见,各银行也纷纷表态要严格执行,王先生又给银行打电话询问利率。结果个贷经理告诉他,降低利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既然央行精神出台,银行只能保证利率暂时不会上调,今后会怎样谁也说不好,最终利率要以实际放款时为准。

  王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发现,央行喊话后,银行在实际操作层面的反应并不迅速。例如平安银行自去年底以来在北京地区就停止了个人房贷业务,至今也没有恢复。该行西城区某支行的一位贷款经理说,她去年就从个贷职位转岗做小微企业贷款了,连她自己上个月买房都要去国有大行申请房贷,近期也没有恢复的迹象。民生银行和平里支行一位个贷经理表示,现在只做跟开发商合作的新楼盘按揭贷款,不做二手房按揭贷款,即便是新房贷款,审批的名额也很少。更有甚者,当记者昨天以二手房购房人身份向某股份制银行个贷经理询问利率时,他回答说,如果卖房人把房款存在他们银行,他才能给基准利率上浮5%的最优惠价格,否则至少上浮10%。

  有消息称,央行指导意见出台后,兴业银行北京分行上周五接到总行指示,将首套房房贷利率从基准利率上浮10%下降到上浮5%。然而记者采访兴业银行多家支行的个贷经理,他们均表示尚未收到分行的指示。“一般客户上浮5%到10%,资质最好的客户可以享受基准利率,一直都是这样。”相比之下,国有大行的房贷政策较为宽松。利率方面,工行、建行表示一律按照基准利率执行,农行、中行是电脑系统自动给贷款人评分,“按分数给利率,大部分能到基准”,交行则是资质较好的客户可以给基准利率。额度方面,工行、建行、农行的额度比较充裕,基本不存在审批后数月不放款的情况,建行还表示优先发放二手房贷款,“最慢一个月也能放款了”。中行、交行则需要排队等额度。

  央行《2014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4500亿元,同比多增338亿元,3月末增速为20.4%,已连续11个月超过20%。房贷需求持续旺盛。从过往历史看,个人住房贷款一直是银行业的优质资产,其不良率一直低于所有贷款的平均水平。2009年末全国个人房贷不良率为0.60%。   既然房贷是优质资产,银行为什么不愿做呢?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主要原因就是房贷业务不赚钱。在资金成本高企的当下,有限的信贷资源都优先投放到贷款利率更高的业务上了。一位个贷经理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5年期以上房贷基准利率为6.55%,而5年期的存款利率已经“一浮到顶”至5.225%,两者相差只有1.325,银行的息差空间很小,却要承担楼市大幅下跌的风险。而余额宝等理财产品已经将同业存款利率推高至5.5%到6%左右,银行把钱放在无风险的同业存款中,跟发放房贷的收益差不多。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如果央行仅仅是窗口指导,那么很难对房贷市场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英国巴克莱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指出,在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环境中,银行自2013下半年面临着更大的利润压力,银行在净息差压力的基础上缩减了按揭贷款。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对于市场来说,除非央行大幅度降准,或者单独设立针对房地产首套房贷款的非盈利性机构,否则目前房地产贷款难的趋势将继续维持。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