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高校大学三年级的雨婷最近上了个当。上周她偶然浏览社交网络招聘,被一个帖子吸引了,“招聘酒会展览模特,要求170厘米以上,身材高挑,3个小时1000元。”雨婷没做过模特,虽然内心有点羞怯,但想着只是帮展览会宣传酒品,轻轻松松就能拿1000块,着实诱人。于是她加了发招聘信息的女生为好友,对方夸雨婷漂亮,还约她到东四环某商圈面试。谁知当天被约面试的七八个女生在肯德基会合后,竟一同被带进隐蔽在楼里的一家KTV。雨婷这才恍然大悟,确信所谓“展览酒会”的本质,仓皇逃离现场。
像雨婷这样被网上所谓的兼职信息欺骗的大学生不在少数。随着大多数高校开始放寒假,一些没有回家的大学生都想趁着这段空闲,做兼职赚点钱,增加社会阅历。确实有些公司需要人手帮忙,完成专业要求不太高的工作,或筹办活动,要“临时工”完成分装礼品、整理现场等杂活儿。不过,一些社会不良分子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企图从中谋取不法利益。
海淀区某大学学生方玲也是中过兼职骗局“埋伏”的人之一。去年暑假,方玲在学校附近路上碰到一个人发传单,招聘书稿文件校对员,无专业要求,工作可带回寝室完成。方玲想着工作这么轻松,即使对方是骗子,自己最多拿不到钱,也不会损失什么,就拨通了传单上的电话。很快,对方通过QQ将所谓需要核对的稿件传了过来。方玲做完任务,对方验收答应支付200元工资,并告诉方玲稍后会有一个银行电话,核对卡号之后就会到账。一时脑热的方玲,在所谓“银行电话”里按要求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和密码,导致卡里仅有的300元钱马上被骗子转走。
社会骗术层出不穷,大学生一个不小心就掉入陷阱。最常见骗术是以介绍兼职工作的中介公司名目出现,骗取大学生几百块押金后人间蒸发。还有另一种常见的情况——即使大学生在选择兼职时有所防备,但最后薪资仍遭兼职公司的无理克扣。
大一暑假时,安徽的小乔在网上找了一家兼职中介公司。怕不安全,她特意和想兼职的朋友结伴到中介公司。公司收取每人200元保证金后,马上介绍了一份快递中转分类的工作。小乔说:“工作确实是真的,我和朋友也做了一个多月,但是本来承诺每天工资80元,外加餐补,却一直没有付全。暑假结束我们回学校上课,人离开了安徽,中介公司就以工资必须本人领取为由,拒绝我亲戚帮我代领,最后不了了之了,合计少付了我300多元。”
大学生兼职,通常不与雇佣方个人或公司签订雇佣合同,没有劳动法律保障。对方的种种承诺,实际上都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一旦发生雇主故意克扣工资,或找种种理由开除学生的问题,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无处说理,权益很难保障。
那么如何避免陷阱,找到正规的兼职呢?北京某大学“兼职者之家”社团团长晶晶认为,首先,要判断兼职是否正规。大多数正规兼职工资在每天50—100元,如果对方承诺的工资过高,则极有可能存在危险,特别是酒吧、KTV的工作,安全起见,一定要慎重。其次,招聘网站或者招聘宣传单中,如果没明确写招聘公司的名称地址,或者只留一个联系电话,通常对方是所谓中介,收取保证金,途径不可靠,最好不要相信。第三,最佳找兼职的途径,是通过学校的兼职社团,或熟人推荐,在实体公司门口贴有招聘的信息等,这些才称得上是靠谱兼职。
某高校辅导员李老师提出,大学生课余打工兼职或者实习的行为已经十分普遍,如果能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工作”情况,在法律上作出保护支持,比如明确实习、打工期间学生职业行为的安全责任归属、实习收入补贴最低标准等,对于规范兼职市场和保护学生权益,都很有意义。
[责任编辑: 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