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今日推荐

中企“走出去”持续火热 政府将加大金融支持

2016年03月07日 07:18: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    

  (原标题:中企“走出去”持续火热 政府将加大金融支持)

  2015年,在强势人民币汇率等因素的支撑下,很多中国企业赶上了全球经济低潮期跨境并购的热潮,对包括欧美高端市场在内的标的进行了大手笔的收购。

  目前看来,这一趋势还在延续。

  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步回调,新的一年,中国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继续顺应趋势,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合适的政策工具呢?

  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介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三五”规划纲要时也重点谈及,2016年,将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

  中企“走出去”或将继续活跃

  2015年可算是中企整体“走出去”与“产能合作”的大年。目前看来,2016年很可能将继续延续这一趋势。

  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2015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地区的653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350.8亿元人民币 (折合118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

  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延续。1月份,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87.6亿元人民币,扣除汇率影响同比(下同)增长18.2%。

  例如,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国化工”)2月3日宣布,愿以约4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士农业化学和种子公司先正达。此举不仅让中国化工坐稳中企“并购王”的座椅,还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一举带入400亿美元时代。

  徐绍史在会议上指出,产能合作实际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抓手。

  他介绍说,首先是优势装备和产能加快出海。中国在铁路和核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铁路至少已经启动建设的有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速铁路已经开始勘测,巴西到秘鲁的两洋铁路也开始勘测。中国在核电领域跟法国电力公司合作,进入了英国市场,同时巴基斯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机组也已经开始建设,和阿根廷也签署了相关协议。钢铁、有色、建材优质产能也开始规模化地向外转移。

  他重点列举了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带动装备出口快速增长,去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18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4.7%,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有2100亿美元,增长了9.5%,而且国际产能合作双边的、多边的、第三方市场的合作也在进一步加快。

  这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有智慧的“买买买”,中国的一批国有对外承包公司及民营公司,也开始利用高额的外储,逐步把触角伸向那些以前壁垒较高的发达市场。

  从非洲到巴基斯坦,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部副总经理张保中负责企业的海外事务超过30年了。

  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说,在欧美市场的收购都是战略性的。比如,去年,中交建投资了近70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三大建筑公司约翰·霍兰德公司。经过整合,双方的利润、营业额、新签合同都有很大提升,协同效应非常好。该交易成为中国建筑企业在澳大利亚迄今最大规模的投资。

  同一时期,他们还在美国收购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钻井平台的设计公司F&G,包揽了80%的全球设计业务,与中国港机的钢结构较强的加固能力相结合。现在,新加坡、菲律宾、美国、中东的很多钻井平台已经开始由整合后的公司设计制造。

  美国市场尤其瞩目。2015年,我国内地美国投资同比增长超过60%,创历史新高。这还不包括那些可能绕道中国香港等第三方互投的资金。

  商务部对外合作司负责人最近也指出,中国企业目前正在开展的对美并购项目金额也超过百亿美元,如海尔股份公司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大连万达集团35亿美元收购好莱坞传奇影业等,预计2016年对美投资将继续保持迅猛的增长势头。

  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关于未来,徐绍史重点强调了金融支持。

  徐绍史指出,2016年,中国国际产能合作将会采取更多的措施来予以推进。铁路建设,优势产能转移等争取有更多实质性的进展。

  “非常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 他说。

  这个部分也体现在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实施一批重大示范项目。落实和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设立人民币海外合作基金,用好双边产能合作基金。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根据中国对外承包商会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供的资料,金融机制创新也在为项目运作提供新助力。为促进“一带一路”项目合作,中国政府筹建了丝路基金,推动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还将构建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近年来,随着本币互换合作国别的增多和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政策性金融机构之外,商业性金融机构也在加大对境外投资和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

  这其中,有中国企业不可忽视的优势——雄厚的外汇储备。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的过程中,受到被收购方欢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全款现汇(down payment)。

  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较为封闭的管理方式,一直以来在国际和国内都饱受质疑。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中国政府并没有藏汇于民。此外,对外投资方式又主要以购买收益率较低的美债为主,在金融危机以后,这种投资的政治经济风险,都在逐步放大。

  周世俭认为,包括中国化工对先正达的收购,都是“将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漂亮动作。未来希望能继续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用好中国的外汇储备。

[责任编辑:吴晓寒]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