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台湾年轻人当前的困境,最出名的当然是所谓的“22K”(月薪新台币 22000元)。若仅仅看台湾媒体部分报道,很容易令人感到,台湾年轻人的底薪境遇都是当局就业政策所致,要不然就是经济不景气的恶果却要年轻人买单,也就是“世代不公”。对此,台湾年轻人自己如何看待呢?导报记者采访了两位在大陆工作、创业的台湾年轻人,这两位“陆漂”看待22K的角度,颇有新意。
郭雪芙也曾赚22K 纠结起薪没意义
去年来福建工作的台湾年轻人阿Kid拥有研究生学历,就读台湾某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的他,对大陆的了解远比同龄人多。以“陆漂”自称的阿Kid对22K话题很是无奈。“先不说22K是真是假,就算真的好了,那不是应该赶快努力,争取升职加薪吗?”阿Kid告诉导报记者,自己观察发现,两岸年轻人的最大不同是,大陆年轻人更有企图心,不追求毕业时就要拿高薪;而“台湾年轻人陷在22K里走不出来,是自困”。阿Kid还举了个例子说,“宅男女神”郭雪芙当年也曾领过22K,“女神都这样,你还有什么好介意的?”
在厦门开比萨店的台湾青年赖廷禹毕业于台大农科系,他告诉导报记者,如果自己没来大陆发展,估计也跟时下的台湾年轻人一样,找个普通的工作、过点“小确幸”的生活。在赖廷禹看来,“台湾并不十分缺少就业机会,这一点从引进外劳就可以看出来。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工资不高的工作”。他介绍,自己有个同学,已经五年没工作,宁愿在家带孩子也不肯出来,就是嫌弃薪水低。
不想付出只想坐享 “小确幸”也难获得
其实,促使阿Kid及赖廷禹成为“陆漂”的原因颇为类似,都是由于岛内就业环境不佳。据赖廷禹介绍,台湾与大陆不同,公营企业并不多,热门行当是很难进去的。“我读农科系,系里有八成学生最后的工作跟农业没有关系。”而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有一技之长,但往往会受歧视。阿Kid说,台湾读研究所的年轻人很多,但很多人是工作后为了拓展人脉而读,单纯从就业来说,研究生也没有特别优势。
研究生毕业后,阿Kid曾在台湾岛内工作过两三年。据他介绍,周围同学最热衷的是考公务员捧“铁饭碗”,还有人到处打工赚钱只为了到处玩,认真考虑“白手起家”的人很少。“过去台湾经济的起飞,是建立在我们父辈的努力打拼上的。现在我们这一代不用再吃苦,但也因此没有了拼出个未来的勇气。”最让阿Kid感慨的是,年轻世代并非生来就是“草莓族”,但社会的撕裂、认同的混乱再加上国际视野的缺乏,让他们的企图心消磨在了路上。
赖廷禹则告诉导报记者,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台湾实在是不好找工作,但又不想碌碌无为地生活,因此选择来大陆闯荡。远离岛内纷扰的他觉得,反服贸也好,“太阳花学运”也好,体现的都是台湾年轻世代缺乏思考的一面。而对“小确幸”价值观的追捧,实则缺少勇气去承担社会责任。在赖廷禹看来,“小确幸”并没有错,但台湾年轻人要的是不用付出就能坐享的“小确幸”,这就很麻烦。事实上,如果拼劲缺失,连真正的“小确幸”也很难获得。(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杨思萍 实习生 于小茵)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