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IT  > 正文

打车软件集体融资 烧钱拓展新业务模式将继续

2014-12-31 14:0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央广网财经北京12月3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几近疯狂的国内打车软件市场,喧闹声一浪高过一浪。

  本月初,滴滴打车刚刚才宣布完成新一轮超7亿美元的融资,并一度创造了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单笔融资记录,以及中国互联网非上市公司中最大的单笔融资之一。昨天,另一打车软件快的打车也被传出8亿美元融资的消息,但迄今为止并未得到快的证实。

  资本对于打车软件行业的青睐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就在滴滴宣布这一轮融资之前,美国Uber(优步)刚刚完成了12亿美元的融资。有分析指出,Uber这轮12亿美元的融资可能使这家叫车服务公司的估值达到约400亿美元,这在全球非上市科技公司中也屈指可数。

  此外,马来西亚刚成立不久的GrabTaxi也获得软银2.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

  资本具有逐利本性,资本青睐打车软件,打车软件烧钱补贴,这背后的利益何在呢?

  事实上,就拿国内两大打车软件的较量,打车软件只是棋子,背后则是腾讯、阿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对决。无论补贴司机、乘客,他们的意图非单纯的打车市场,而是瞄准移动支付和其背后存在的巨大商业利益。

  对此,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北京3G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项立刚也赞同这个观点。

  项立刚:之所以打车软件现在出现了大规模的烧钱状态,非常重要原因有这么几点。第一点是通过烧钱的过程,它完全先占据市场,造成市场垄断的地位,打车软件非常多,但是通过烧钱这样一个结果就导致了现在市场主要就是快的和滴滴这样的两个软件。所以统一市场取得相对垄断的市场地位,这是第一个追求。第二个是因为打车软件是和大量现金流相关的,而这大量现金流它又是和支付体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每个司机就有两、三万块钱是存在打车软件系统里。这个支付的系统如果不出现这些司机大规模的取出,这些钱大规模积累下来就可以被支付体系拿出来使用,形成一个很强大现金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面来说,打车软件它烧钱是烧得起的。不仅是国内,国外都在做这件事情,而国内市场又非常大,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国内的烧钱烧的更加厉害。

  当滴滴的7亿美元融资消息被确认时,出现过很多质疑的声音,一款打车软件真的这么值钱吗?大幅度的补贴是否一定能换来用户对于品牌和服务的忠诚度?当补贴完全停止之后,又有多少用户继续通过软件使用打车或专车服务?巨额融资,到底是行业盛世还是泡沫?

  有评论指出,目前来看,无论滴滴还是快的,还有新打入中国市场的Uber,都陷入了商业模式困扰。今年下半年,双方陆续切入到专车市场或许是在商业模式上的有力探索。但是也面临种种挑战。

  对此,项立刚表示,他并不感到担心。  

[责任编辑: 赵燕]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