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日前发布《公墓业务接待》《墓体制作服务》《公墓安葬服务》《公墓维护服务》和《公墓祭扫服务》等5项公墓服务行业标准。其中《墓体制作服务》规定要明确墓体总价及其各部分的价格构成;《公墓维护服务》规定修整墓位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另外,民政部近日发布的“殡葬绿皮书”指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现墓地紧缺,开始限售墓位。
现今,与房价高相对应的是墓地贵,导致许多贫困人群“活着住不起房,死了入不了墓”。事实上,人们质疑中国的殡葬业在获取暴利,主要矛头是指墓地昂贵,让普通百姓“死无安身之地”。比如,全国多地出现墓地紧缺,上海公墓仅剩下2000亩,市民半夜排队买墓地,折射出了“墓位难求”的困局。造成墓位难求的根本原因,除了墓地规划停滞、圈地涨价之外,关键是公墓不姓“公”,管理者利用垄断优势大发“死人财”。
墓地贵与房价高,可以说在全国各地十分普遍。问题是,公共墓地也可以像楼市一样毫无理性地涨价吗?众所周知,政府提供公共墓地,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普通群众去世后能够“入墓为安”,去得体面而又有尊严。可见,公共墓地具有公益属性,与经营性墓地有着本质区别,说穿了就是让百姓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然而,既然有人以房价高牟利,就会有人靠墓地贵敛财,就会将用于住房上的手段,再在墓地上故伎重演。也就是说,一些公共墓地管理者,擅自改变了公墓的公益属性,将其推向了市场,漫天要价,才会导致市民半夜去抢购墓地。
由此,笔者想到了美国的墓地管理模式,值得我国借鉴。在美国,实行的是公墓和经营性墓地并存的“双轨制”,除国家公墓以外,殡仪馆、墓地均为私营,墓地为客户永久使用。更重要的是,国家公墓为国家拨款,工作人员均为公职。对于安葬者,国家提供的标准面积及墓型为免费。可见,美国突出公墓的公益性,满足了低收入群体的需求;而私营墓地则由消费者自由选择,保证公民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这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我们要取其所长,探究一条适应中国国情、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墓地管理新路。比如,加大公共墓地规划建设力度,扭转墓地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最关键的是,让公墓回归公益。要有严厉的调控政策和管理措施,去扼制公共墓地的逐利行为,莫让墓地贵沦为房价高的帮凶,去夹击民生,去绑架百姓的生与死。
□汪昌莲(公务员)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