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的生产资料,会不断创新和重组。电影市场永远不会出现垄断者就是这个原因。
江湖纷纷扰扰,电影行业更是如此,也许有一天中国电影行业会有几大门派霸守一方,但也挡不住奇人异士带着独门暗器粉墨登场。
如果梳理一下导演的走向,可以发现很多有趣问题,为华谊兄弟拍摄完《画皮》,陈嘉上转身就为光线传媒拍摄《四大名捕》;为华谊兄弟拍《狄仁杰》的间隙,徐克还为博纳影业拍摄了《龙门飞甲》。
同样,演员的流动性也很大,今天为甲公司拍片子,明天就为甲的竞争对手拍。华谊兄弟旗下有经纪公司,这个经纪公司的业务是为艺人招揽、挑选业务,不仅仅局限在华谊兄弟一家公司内。所以,即使是签约艺人,也照样可以为竞争对手服务。
近年来中国电影行业涌出很多新人,涌出很多导演,还必将会有更多新人出人头地。这主要是因为,影视行业生产的产品,要有故事和创意,故事和创意必须随时更换才能吸引观众,消费群体不同,对影视产品需求也很不同,群体就是各种各样的圈,有重合,但无雷同,有大圈,但不会一圈圈尽。
所以这就要求电影行业的生产资料,要不断创新和重组。电影市场永远不会出现垄断者就是这个原因,导演和演员都不大可能垄断,即使你垄断了,还会不断出现新人,这不像实业,实业做好了,后面的人基本没戏。
所以这个行业显得很乱,上述原因应该是娱乐圈乱的根源。另外一个根源是注意力经济。电影发售虽然不受销售半径制约,但是电影市场销售周期过短,属于时间易碎品,所以要拼命博眼球。
即使在国外,影视巨鳄的优势,也不像其他行业那么明显,整个行业无法集中,有才华的导演,就可以出去单干,如斯皮尔伯格,演员也可以自己拉场子,如梅尔吉布森,连当年从苹果公司败走的乔布斯,创办一家公司进入动画片市场,票房也很高。这个行业也有很多天才被埋没,但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多。因为它严重依赖个人能力,依赖个人表达方式和表达深度,参与者个人才是决定长度的那块板。
在这个行业里,性格乖戾而有才华者,也不妨碍受观众追捧,有能力者的地位永远无法代替。相比之下,很多行业已不需要天才,在软件行业,人们都成为一个个零件,大公司都在想办法,让个人成为公司一小部分,包括董事长在内也只是公司附件,这保证了庞大机器运转,却泯灭了无数人的个性。
但并不是说电影行业就没有门槛,电影业是典型的智力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对资金投入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卖座电影要么是名导演,要么有名演员,每年生产的影片虽多,但赚钱的比例并不高,对影视公司的投资制作管理水平、市场推广宣传能力等方面均提出很高的要求,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满足这个要求。
不过即使如此,新进入者也有很多机会。完美时空2009年投资《非常完美》,2011年投资《失恋33天》,都取得票房佳绩,特别是后者,并没有大牌明星、大场面,是投资收益比最高的电影,这两部电影都是都市浪漫喜剧,人物心直口快,对白诙谐轻松,有相声、二人转特色。
光线传媒、乐视影业这两年表现更是突出,已经成为华谊兄弟的有力挑战者。这都表明,只要有本事,都可以来抢吃的。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