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阮占江
□本报通讯员向康明敏
拇指粗的金项链,拿在手里沉甸甸,看在眼里金晃晃。即便按老话所说的“真金不怕火炼”,拿火试烧也丝毫看不出问题。然而,这样一条条成色诱人的金项链居然只是表面镀了一层薄薄的金,真实的材质却是银。2013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一个月时间里,湖南省长沙、慈利等地多家当铺老板都栽在这种“金包银”的假首饰上,被骗10余万元。
随着犯罪嫌疑人的落网,近日,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检察院公布了“金包银”骗局的内幕。
当铺老板被坑骗
老王在长沙车站南路上开了一家寄卖行,回收各类金、银器。
2013年11月3日晚上,店里进来一名年轻人。年轻人一脸丧气,进店就直呼倒霉。“这几天手气真是差,天天输。”年轻人边向老王抱怨边从脖子上取下一条金灿灿的项链,年轻人递给老王,“看这个值多少钱,我救急。”
老王将这条项链放在手里掂了掂,感觉分量十足。将项链放在放大镜下,项链的色泽和质感也是大多数黄金项链应有的表现。过秤一约,59.82克。
“凭个人经验,我当时认为这是一条黄金项链。”老王按每克200元左右的价格,给这条项链估出了1.3万元的寄卖价。
年轻人觉得价格低了,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还是依了老王,按1.3万元成交。临走前,年轻人再三保证会带着钱来赎买项链,并叮嘱老王在10天之内不要将项链卖出去。
对于寄卖行而言,这样的生意并不多见。然而接下来的几天里,类似的“好事”再次登门。
2013年11月5日23时,又有一名年轻男子来到老王的寄卖行。年轻男子从信封里取出一条重达49克的黄金项链,要交给老王寄卖。同样经过手掂、放大镜细看、过秤之后,老王付了对方1.05万元。这名男子和前一名年轻男子一样,同样留下了“十天之内必来赎回”的话。
可直到一个月之后的2013年12月6日,两名男子均未如约出现。老王开始心生疑惑。“我打了他们留下的电话,发现都是关机状态。”老王说,后来他拿出年轻人寄卖的两条金项链找专业人士仔细检查,才发现它们居然都只是表面镀金的银项链。
专业典当师看走眼
老王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据警方事后根据受害者的报案统计,2013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期间,长沙、慈利两地共发生12起类似的“金包银”项链诈骗案,受害者损失10余万元。有证据表明,多起诈骗案是同一个犯罪团伙所为。
今年1月8日,“金包银”项链系列诈骗案被破获,涉案的6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刑事拘留。记者从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目前,6名涉案嫌疑人中已有4人被批准逮捕,其余两人被采取其他强制措施。
据了解,6名涉案人员均来自宁乡县。团伙中提供银质镀金项链的嫌疑人熊斌承认,他从2013年9月开始为团伙提供行骗用的假黄金项链。“这些项链的进货价是每克81元,来自福建”。
表面镀金的银质项链,为何能让专业的典当师频频看走眼?
涉案人员熊斌供述:“老话讲,真金不怕火炼。进购这批假项链时,我们曾经做过实验。用火烧这些镀金项链,只要不将项链融化,哪怕是烧红表面,都看不出什么破绽。一般典当行肯定不敢损坏顾客寄卖的财物,我们就是看准了他们这个心理。”
在骗子面前,专业典当师也难免看走眼。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是否有办法识别这些“样子货”、假金器?
“骗子之所以能得手,一方面是典当行未对生意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工作人员疏忽大意造成鉴定失误;另一方面是这种‘金包银’首饰在做假手法上非常‘高明’,首饰表面毫无瑕疵,能瞒过专业仪器的检测。”对此,办案检察官提醒,最好是选择正规金器店购买金器,如果是私人交易,尽量要求对方提供原始发票,付款前请专业人士对金器进行鉴定。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