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环保局昨日通报,天津一公司7日在南京丢失的一枚放射源已安全回收并放入铅罐。目前,尚未发现人员因此受到伤害。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启甫参与了现场应急工作。他表示,该放射源在操作过程中掉落,在1公里之外的草丛里发现。此次事故属于少见的放射源直接裸露情形,环保部将之定性为重大辐射事故。
有几个问题,值得好好追问。一者,丢失的放射源处于裸露状态,铱-192又属于二类放射源,即高危险源。“以往的事故通常都是放射源搁在容器里丢失的,很少像这次南京发生的这样,放射源直接暴露出来,因此其风险更大。”当此语境下,为什么环保部门不是第一时间给社会发出风险提示、而是安排医院“治病救人”?这背后的逻辑,是不是可以翻译成“宁可市民受辐射,也要藏着掖着”?
二者,此次丢失的放射源,究竟是怎么丢失的,始终原因不明——这究竟是小概率意外,抑或是制度惯性?这个问题不回答清楚,恐怕难以让人安心。有案可稽的数据是:2004年,接管核安全监管职责后,环保部门联合卫生、公安,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放射源普查的专项行动。普查结果惊人,拥有放射源的单位超一万家,放射源超十四万枚,其中七万多枚在用,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此外,至少两千枚废旧放射源下落不明。
在放射源三天惊心动魄之旅中,环环扣扣折射出管制与应急的昭然漏洞。
只是,切尔诺贝利惊魂不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阴影仍未散尽,即便在中国,因为“丢失”的放射源而毁掉的人生与家庭,也绝非空穴来风的传说。前车之鉴而不能被重视,人命关天又被敷衍塞责,凡此种种,恐怕再不能一笑而过。南京放射源事件,能不能、该不该在“收回后无影响”的回应中点到为止——这个问题,不妨多听听信息公开背景下的民情民声。有一点是肯定的,宁要真相的小恐慌,也不要人命为代价的假稳定。 邓海建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