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要真正的大面积布局,车企就必须主动担起相关工作,探讨如何更高效地提高充电桩数量。
总结这半年国内汽车行业,没有比电动车更火的领域。在中央与地方政府接二连三的出招下,电动车发展迈入了快车道。
数据显示,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770辆,同比增长98.32%。其中,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1014辆,同比增长567.11%,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539辆,同比减少4.26%。生产纯电动乘用车1851辆,同比增长176.68%。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4个月产量超过3000辆,前5月产量总和已经达到1.74万辆,接近于去年全年1.76万辆。
这其中,最火的无非是“特斯拉”,一方面,它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不少股票的上蹿下跳;另一方面,维权、砸车等负面信息也充斥着媒体版面。
可以说,特斯拉这个被标上电动车行业“变革者”,一直冲在最前沿(这里并非指技术最前沿,而是宣传造势的最前沿)。
最近,特斯拉又上演了两次大闹剧。有媒体报道,特斯拉新车在进关时,遭相关部门“扣车”,主要是有关单号和车架号不符合,车辆需要返回美国重新报关。另外,在特斯拉北京亦庄维修站,一位愤怒的车主砸碎了一辆特斯拉的前挡风玻璃。
车主方面罗列对特斯拉各种不满,包括没按特斯拉承诺的中国首批车交车;特斯拉道歉后,没有履行六周交车承诺;没有按其承诺为31位车主逐位安充电桩;没有为车主提供限量版铭牌;将维权车主拉入黑名单,不提供基础服务;态度蛮横,基本回答就是无车可交;质量存安全隐患,屏幕经常死机。
在这里,同样是电动车推广,来看看另外一家进口汽车品牌所做的工作。去年9月,该品牌在国内全球同步发布电动车,并宣布今年下半年导入销售;上月,该品牌与国家电网、上海世博发展集团打造电动车推广示范区;上周,与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启动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安装服务。
在特斯拉车主投诉中,可以看出,主要有两类问题,一是基础措施没做好——充电桩没安装,这是最基本问题,也是电动车最要命问题;二是产品质量不稳定。
一个是上市后遭遇各种维权,一个是上市前开展各种前期工作。两者迥然不同的操作路线,这也给自主品牌提了个醒,在电动车市场不断升温的背景下,需要更多务实的基础工作作为支撑。
目前,国内自主品牌电动车推广,无论是比亚迪、北汽,还是江淮,更多是政府与企业的大规模采购,真正私人购买还比较少。而在政府与行业采购下,配套措施基本能覆盖,避免了许多服务带来的纠纷。
未来,一旦要真正实现大面积私人购买,这两个跨国品牌的典型案例则说明了,汽车作为大件消费品,必须扎实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目前,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政府的规划中,明确地写入了要兴建一定数量充电桩,但这些充电桩基本属于公共措施,犹如加油站一样,并且从长远来看,数量有限。
以广东刚推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为例,明确提出了,新建汽车4S店和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停车场、加油站要装一定数量的充电设施,充分利用路灯网络、咪表停车位等电力资源建设充电桩;繁华商业区、大型商场均要逐步开设具备充电装置的新能源汽车停车位。但明确修建的数量从长远来看,肯定无法满足需求。
这就意味着,电动车要想真正的大面积销售,车企就必须主动担起相关工作,探讨如何更高效地提高充电桩数量。比如与开发商合作,进入相应楼盘等等。
(郭小戈)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