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汽车  > 正文

汽车业退出机制限制时间将至 “僵尸企业”何去何从

2015-09-22 13:26 来源:央广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12年7月,工信部决定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2013年10月17号,工信部向国内48家车企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发出公告,如果两年内无法通过相关考核,将暂停生产资质。现在离大限还有一个月,被称为“僵尸企业”将何去何从?

  工信部通知中的“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指的是“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其中规定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对于很多几分钟就下线一辆车的品牌企业来说,这样的劝退标准太低了。这48家车企的名字都鲜为人知,比如: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抚顺金信客车有限公司、扬州新亚车辆有限公司,等等,共同特点就是地域鲜明。也许只有当地人曾有幸见过他们生产的产品。在汽车业资深专家贾新光看来,劝退这样的企业势在必行。

  贾新光:中国汽车厂的数量庞大,连改装厂一块得2000多家造成产业秩序非常混乱,多少年也调整不下来,其中的一个毛病之一就是原来没有退出机制。

  这些“僵尸企业”是如何生存的?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李洋认为,能让他们活下来的就是他们的资质。

  李洋:很多半死不活的零产量、零销量的整车企业大量存在。它有资质,这个资质就是‘壳资源’,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寻租。工信部出台的这样一个规定,恰恰就是打掉这样一个局部的垄断,同时让很多所谓的‘壳资源’变得一文不值。(满朝旭 张棉棉)

[责任编辑: 李振]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