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投入1元,就为国内2000万车主每人节省280元的额外费用支出。”近日,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专访时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召回工作开展11年来,仅缺陷汽车召回,就为我国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亿元,而国家投入召回工作资金共1亿多元。
9月11日,随着质检总局发布技术评估报告和大众作出回应,新速腾后轴纵臂断裂问题终于尘埃落定。但是,在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大量幕后工作的同时,网络上的各种猜测和“口水仗”还在持续,显示出公众对于召回工作的不了解和不理解。那么,一份科学严谨的缺陷调查报告是如何产生的?政府部门的权利边界又在何处呢?
召回工作面对大量非标试验挑战
“大部分缺陷是由于在标准没有覆盖的领域存在不合理风险引发的。”据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有关专家介绍,很多产品的缺陷并不仅是标准符合性问题,而是非标准符合问题。
专家介绍说,产品质量“不合格”与产品质量“缺陷”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产品质量“不合格”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和约定的标准来判定,但是“缺陷”是产品自身的设计问题,而且大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是未知的。也就是说,与准入制度不同,召回制度是一种产品安全后市场监管手段。
“它们非常复杂而隐蔽,很多缺陷不仅仅需要专家的纯技术分析,还要通过实验室进行大量的试验,特别是要进行非标准符合性的一些验证试验。”据统计,目前我国有97%的缺陷调查,是由于非标缺陷引发的。
以《一汽大众新速腾汽车耦合杆式后轴纵臂断裂问题技术评估报告》为例,为模拟车主可能出现的所有倒车工况,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独创了通过牵引的方式模拟用户倒车的试验设计,来验证新速腾在不同速度、不同角度碰撞不同高度的障碍物时后轴纵臂的抗撞击能力。“光模拟路肩,我们就制造了多种不同高度、不同形态的马路牙子。”最终,通过试验说明新速腾汽车后轴纵臂抗撞击能力相对较低。
据了解,这些非标试验不仅在国内是首次进行,在国际上也很少见。“从试验方案设计和评估、工装设计和加工、试验准备、试验实施、试验结果分析等内容都凝结了专家和工作组的巨大努力。”
对每个数据都很自信
一次召回过程大致可分为收集线索、分析信息、启动缺陷调查等环节。
目前,我国建立了包括电话、信件、网站等渠道在内的信息收集平台。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会定期组织信息会商,将投诉信息与国外召回信息,交通事故采集点、制造商备案信息技术改进公告、与安全相关的维修更换等信息结合加以梳理。
“线索收集甚至还会深入到医院之中,从伤员就医这个渠道了解相关情况。”上述专家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若发现某品牌某型号产品普遍存在某种问题,且风险等级较高时,缺陷调查便可能启动。拿这次对新速腾汽车的调查来说,质检总局就是在收到一定数量的后悬架出现变形、折痕、断裂投诉后,经过研究决定启动的。
而缺陷调查也涵盖了诸多环节。一般要经过缺陷信息收集、案例分析、现场勘查、专家会商、缺陷工程试验、技术评估等多个阶段,才能形成最终的报告。首先,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会对投诉用户进行回访,并针对代表性用户开展现场调查,组织专家论证,深入调查该产品是否确实存在缺陷。与此同时,他们会与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沟通,要求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仅新速腾缺陷调查一例,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就组织专家赴深圳、北京、天津等11个城市进行了现场勘查。
“我们对每个环节,每个试验数据都很自信。”专家表示,此次新速腾断轴事件调查历时1年之久,最终形成的13页、近8000字的技术评估报告能够在“技术交锋”中让企业“低头”,科学、严谨的试验过程是关键。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