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商业  > 正文

民营银行重塑中国金融格局

2014-03-13 09:44 来源:新京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 金融观察

  民营银行将带动金融体系制度完善。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存款保险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将破茧而出。

  近日,各界关注的民营银行设立尘埃落定。10家民间资本入选首批试点,5家民营银行静待破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未正式开放过民营银行市场准入;仅仅在城商行中,存在极个别民营银行,它们都是“个案”。而唯一可以由民营资本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转村镇银行,一直无法吸收公众存款。

  民营银行设立对整个中国金融业而言显然意义重大。

  一是推动产融结合迈向更高层面。高层次的产融结合是以金融资本为手段推动产业资本的发展,以产业的发展促进金融业务的深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聚集金融资本实现产业规模与效益的扩张,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是成为银行业改革突破口。民营银行机制灵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有助于提升银行体系活力,改善金融服务。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形态,将为金融业注入互联网思维。

  长远来看,阿里、腾讯获得银行牌照后,将通过战略合作、并购等迅速做大资产端,互联网金融机构将逐渐构筑起对抗传统金融机构的全面竞争格局。中国银行业不可避免面临一波重组。另一方面,民营银行将带动金融体系制度完善。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存款保险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将破茧而出。可以肯定的是,民营金融机构的活跃,将对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及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形成积极影响。

  民营银行有其合理性,是经济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然,政府监管部门也不能忽视民营银行给本身就相当脆弱的国内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增量。比如,民间资本对于银行业蕴含的高风险,以及对专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高要求和高难度,估计不足,甚至有传统思维作怪,即银行关乎社会稳定、即使亏损或倒闭,也会得到政府的隐性担保。

  此外,民间资本可能对银行资本补充的准备不足。银行业对资本的要求很高,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张,大额资本的动态补充成为常态。由于实体产业与金融业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金融机构资本紧缺时也是产业集团最缺钱的时候。再如,资源整合失效可能引发管理动荡。

  银行业务的经营文化和管理要求与产业集团有较大差异。民营银行运营中,既要注意集团企业文化的共性,对金融业务有适当驾驭力,也要充分照顾银行的个性。如果未使二者良性互动,势必危及公司经营管理。如众多基金公司频繁更换管理层即是受此影响。

  因此,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本形式改造现有国内银行业,充分发挥其“鲇鱼”效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是未来银行业的重大课题。但毋庸置疑,今后民营资本将成银行业的重要发展力量,面临的各类问题将在发展中得到有效解决。中国已全面明确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将使民营银行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

  □史晨昱(北京 学者)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