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在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磁浮交通系统中心1.6公里的实验线路上。
近年来,我国在轨道交通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连一向让国人备感“累并快乐着”的春运,因为有了时速达300多公里的高铁,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千里之遥马上还”的便捷与舒适。
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中国南车为何能迎头赶上世界大公司,并在自主创新道路上不断超越?
华丽转身 由遵守规则到制定规则
2013年,马来西亚安邦线面向全球招标新一批轻轨列车。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马方出的一道考题,竟难倒了众多世界大公司,令他们不得不将价值数十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拱手让给中国南车。要问是什么考题?故事还得从中国南车的一项专利说起。
“转向架对于机车,就好比汽车的底盘或运动员的腿,决定了机车能否负得更重、跑得更快、不脱轨。”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株机公司)转向架研制首席专家陈喜红形象地比喻道。
对这样的核心零部件,世界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无不在技术与专利上费尽心血,和中国南车合作的西方大公司均对设计技术、工艺等研制基础守口如瓶。陈喜红团队用了近一年的时间,通过逆向追索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大功率电力机车转向架设计原理,成功制造出合乎我国铁路要求的和谐1型八轴9600千瓦电力机车转向架,节约上亿元的成本。3年前的马来西亚城际动车组项目,成为中国南车自主创新的一次精彩“反击战”。设计人员研发出新型的踏面+轴盘制动技术,较传统的轮盘制动,不仅减速效果好,而且空间更小、使用寿命长三分之一以上。南车人意识到,该是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了,果断在当地为该技术申请了专利。
鉴于南车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出色表现,马方才特意出了那道“考题”:要求必须采用该技术,或者采用比它更好的技术。众多世界大公司只能知难而退。
2013年,中国南车获得授权专利1608件,其中发明专利163件。截止到2013年底,累计拥有授权专利6484件,其中发明专利785件,专利拥有量居国内同行业第一。美国律师事务所与专利商标局对我国首列出口型动车组——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进行了900多项专利检索,花费了3个多月的时间进行知识产权评估,最终的结论是中国南车拥有完全知识产权。
中国南车运用专利工具,为自己赢得目标市场,成功实现由遵守别人的规则、到制定规则让别人来遵守的华丽转身。
白手起家 攻克轨道交通前沿技术
今年长沙将启动总长约17公里、设计时速为100公里的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建设,届时从高铁南站至黄花机场,只需短短10多分钟。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将由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制造。
走进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磁浮交通系统中心,记者也体验了一次离地8毫米“贴地飞行”的感觉。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磁浮研究所副所长佟来生告诉记者,中低速磁浮列车具有平稳舒适、无污染、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等特点,是世界轨道交通的前沿技术,全球仅有4个国家掌握其核心技术。
可当初,中国南车首席专家、磁浮研究所所长彭奇彪接到任务时,完全是“两眼一抹黑”,甚至问:“磁浮列车是什么?”在全球寻求技术合作无果后,中国南车决定走自主研制之路。
“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的研制说难,确实难,但是除了悬浮系统,其他如轨道系统、牵引传动系统等与轨道交通的原理是相通的,只要一个国家拥有完备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制体系,假以时日,研制成功这样的交通系统是可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给予了深刻的分析。
由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牵头,产学研建的链条握指成拳,让中国人的贴地飞行梦一步一步走向现实。
中国南车对于世界轨道交通前沿技术的求索不只此一例。一种以超级电容器为储能动力系统的轻轨车,不久将出现在广州街头。使用这种车辆,不破坏城市景观,也不需要充电数小时之久。这种轻轨车仅需在停靠站台时充电30秒钟,就可以行驶两公里,既低碳环保又便捷舒适。
众“智”成城 小人物集聚大智慧
“没想到,一个小改进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到中国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考察的一位专家对280改进喷油器非常感兴趣。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先国产喷油器一直存在的使用寿命短、燃油雾化不良等问题。
原先国产喷油器运行15万公里就要进行小修,雾化不良的要更换喷嘴;运行到45万公里就要进行中修,更换率较高。而现在通过280/285系列柴油机喷油器结构改进,装用在DF11G机车上,运行了72万公里后,拆检喷油器仍能正常工作。目前这一技术已获得专利证书,并在多种机型上扩大装车试验。
小工装、小改进、小革新,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大变化。在中国南车戚墅堰公司,这种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不胜枚举。金属学会针对美国铁路市场对产品需求量不断上升的趋势,对“9C型摇枕侧架试制开发”项目进行攻关,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水平,还降低了劳动强度,仅当年就出口2150台份,为公司增加销售收入900多万美元。
近4年来,中国南车戚墅堰公司科协累计批准“讲理想、比贡献”项目4202项,完成4127项,完成重点立项88项,涵盖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管理创新、降本增效、科研成果转化等方方面面,成为企业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
10年间,中国南车科协所属企业参加“讲、比”活动达22万多人次,完成科技攻关立项14700多项,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26100多条,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又一“引擎”。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