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临近,各方都在密切关注明年的经济增长基调。此前,多家机构预测明年增长目标,大都集中在7.5%或7%。增长目标的设定既受到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制约,又反过来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因此,增长目标的设定格外受市场各方关注。
事实上,增长目标定在7.5%还是7%,反映了宏观调控的不同侧重。
总体来说,不管是7%还是7.5%,与以前相比都是冷静客观的较低增长目标,都着眼于既有利于促改革、调结构,又有利于保就业、稳收入。但具体看,倾向于继续保持在7.5%,更多地着眼于保就业和稳收入。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再创历史新高,较快的速度有利于减轻就业压力。其次,根据十八大要求,2020年我国要实现居民收入水平比2010年倍增,需要在后8年保持6%到7%的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而收入的增长与经济的增长正相关。
倾向于7%,则更多是着眼于促改革、调结构。把增长目标下调至7%有这样一些好处:
首先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改善宏观调控,科学把握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尽管总体上看,今年经济运行处在预期合理区间,年度目标应该能够如期实现,但是也应看到,除国际经济整体复苏缓慢、不可预测风险因素诸多外,中国经济的回升基础也并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风险因素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一个较低的目标有利于各级政府将既定的经济理念贯彻全年,而不是像今年一样,增长率一接近“下限”,就要被动出台措施稳增长。
其次,目标下调有利于约束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冲动。通常情况是,各省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会高于全国,地市再高于省里。目标层层加码,可在实现上又面临困难,于是各种政府性投资计划就接踵而来。上半年比较突出的是浙江,该省从2012年底就开始计划,要5年建设1000个以上的省级重大项目,带动投资超过10万亿元。下半年四川宣布今后两年将实施高达4.26万亿元的重大投资招商项目。其它多个省市也有类似状况。结果是招商引资风潮再起,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突出。据测算,当前我国潜在投资增长率在16%左右,超过这一速度就很可能导致供过于求,但是今年前10个月累计投资增速却是20.1%。
再次,有利于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当前各方普遍认为,2014年中国物价上涨压力将大于今年。主流的预测是,今年全年CPI同比涨3%以下,明年则在3.2%左右。无论是管控物价,盘活资金存量,还是化解金融风险,都需要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而这又需要牺牲一部分短期增长。
最后,有利于推进改革。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心在于改革,较低的增长目标有利于给改革一个宽松的环境。按照十八大要求,2020年人均G D P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其实只要从今年开始,年均增长6.8%左右就可以达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5年经济平均增长7%,但是去年和今年的年度目标都定在7.5%,也给后面的增长放缓留下余地。
总之,两种选择各有侧重,各有风险和机会。相信召开在即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