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0日,元宵前夕,广州春风行动举行了今年第一场异地务工人员就业招聘会。3200个岗位在招徕,结果才来了2000多人。媒体报道说,广州市可能有11万个用工岗位缺人。21日,省内多家媒体推出大篇幅版位,分析这几年本地企业招工难的宏文。
传统的春节休整期未过,企业是不是用工难,还不得而知,下定论为时尚早。但是,就传统的劳动力市场而言,这两年有点“风水轮流转”的趋势。过去,企业岗位不管有多烂,都有人将就;但现在却“今时不同往日”,新一代的外来务工者,对企业岗位的挑剔度,大大提升。
新生代的务工者“眼角高”了:他们比老一代更看重职业发展前景,他们更看重能学到技能的企业,他们更追求工作带来新鲜感、愉悦感,他们对月收入的要求向高一线看齐,他们更注重社保和劳动保障……可见,我们社会的劳动力质素和诉求都已经大大提高。这是社会的进步和必然,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而从劳动力市场看,劳动力变化的本身也说明生产关系中的重要一环,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型升级”。所以,从另一个意义上看,劳动力成为卖方市场,出现务工者“挑”老板的现象,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一件好事。
可以预见,市场上不能适应劳动力新的需求的那些企业,最终会被社会的发展力量所唾弃。从长远来看,“用工荒”未必不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之一!事实上,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并不仅仅在于每年在用工高峰期布局多少场招聘见面会,更在于关注用工过程中对劳动者的用工保障制度。一直以来,我们对劳动力在没有进入用工前的关注居多,对用工以后的关注偏少,这容易造成劳动力的需求动荡,使社会增加很大的管理成本。
事实上,劳动力的稳定性往往在于劳动者的职业发展,在一个区域中,用工岗位多,并不能完全表明其解决就业的能力强。劳动力其实也像金融业中的资金力量似的,需要一定的“洼地”效应,才会得以优质聚集。大凡劳动力不能流入或者流出的地方,多半是那里的市场不能满足劳动力的需求。而只有那些能够建立劳动力梯次就业,又能够对用工环境做出一定规划的地方,才能够成为满足劳动力创业梦想的乐土。对于广州和广东来说,招聘会不可或缺,但政策和地方法规上创造利于劳动力上岗以后的权益保障救济制度,扶掖更合理设计劳动报酬制度的企业发展,则更是当务之急。
唐螂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