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今日推荐  > 正文

网传“中国式次贷危机”存款有风险 官员专家纷澄清

2013-06-24 08:52 来源:武汉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网传“中国式次贷危机”来了存款有风险 官员专家银行纷纷澄清

  “银行钱荒”与地方债扯不上

  官员叶青揭开地方债面纱——

  大部分安全性类似国债经济学家董登新解析——

  “钱荒”与美次贷危机有本质区别

  短期理财收益罕见突破7%

  市场解读:银行缺钱

  昨天,一则《地方债高达3.85万亿人民币:中国正在上演次贷金融危机!》的网帖引发社会关注,很多读者通过电话、微博向本报询问,存款、购买的理财产品,会不会拿不到钱?

  记者走访银行和专家,对方纷纷表示,此帖存在严重误导。而此帖中提到的华夏银行武汉分行表示,存款、理财产品天天都在兑付,完全不存在兑付难。

  6月初,银行年化收益率破5%的理财产品很少见,就在昨天,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破7%。建行、华夏等银行都推出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的理财产品,华夏银行一款起步100万元的理财产品,期限为72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建设银行6月14日发行的一期理财产品期限3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达7.39%。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隔夜拆借利率大幅飙升,冲破13%。这被市民和民众解读为银行“缺钱”的重要信号。

  在这则网帖中,列举了华夏银行曾有一款VIP产品无法兑付,并指出这就是一款地方债的理财产品。因此,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人,都有可能为地方债埋单。

  昨天,华夏银行武汉分行个金部总经理吕莉芳说:这属于误导。网帖中所列举的那款VIP产品,内部已通报为是个别网点的个别人行为,并非地方债产品,也并非银行所售的理财产品。目前该行每天都在兑付银行理财产品,并不存在任何兑付问题。

  “每年6月,银行均面临年中大考,理财产品收益均会上升。今年引起市场关注的原因,是银行市场隔夜拆借利率大幅飙升。银行资金面确实紧张,但主要是与大环境有关,并非理财产品出现损失。”吕莉芳说,市面上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多为35天到70天的短期理财产品,说明银行普遍认为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银行真的缺钱吗?央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M2余额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意味着市场并不差钱,只是短期流动性出了问题。

  “银行发行的自有理财产品都是常规的,发行很多年了,有不少产品投资方向都是央行票据和国债,风险可控。”工商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表示,很多理财产品都有风险评级,大多数也都是保本型的,不会出现兑付难。不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最好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搞清楚产品投资方向。

  官员叶青揭开地方债面纱——

  大部分安全性类似国债

  凡是买了理财产品的人,都会为地方债埋单吗?昨天,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为读者揭开了地方债的神秘面纱。

  叶青说,目前,只有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四地可以自己发行地方债,其他省市包括湖北都是由中央代发。近几年湖北省获得的年地方债额度在80亿左右,武汉地方债多用于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这类地方债比较安全,跟国债差不多。

  “以往地方债曾是银行间市场和私人银行理财的香饽饽。”一银行投资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由中央代发的地方债外,很多地方政府组建一些融资平台,通过信托公司也在变相发行些“地方债”,很多人认为这就是风险点所在。但这在银行看来,风险并不高。因为地方政府会给这些融资平台注入土地资产,再加上投向也多为可回收的市政项目,有财政作保障。因此,一度“城建类”信托非常走俏。

  “应该说政府有能力负担这些债务,因为政府可以通过每年的财政收入,或者变卖国有资产,如国有土地、国有资源,还有国有企业来还债。”叶青认为,地方债的负影响就是造成地方财政困难,好多涉及民生的改革会延迟,比如医疗、养老、教育等,因为它得把钱挤出来还债。

  “这并不会影响银行的传统业务。老百姓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乃至存款则跟地方债没有直接关系。”叶青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说出现过挤兑现象,但还没发生一起银行倒闭事件,老百姓的存款在安全性上还是有保证的。但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如股市、楼市,要慎入。

  经济学家董登新解析——

  “钱荒”与美次贷危机有本质区别

  “这次‘钱荒’与美国次贷危机有本质区别。”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美国的银行贷款是突破底线的乱发放,把不够贷款发放标准的人也拉进来,然后将房贷证券化,杠杆化,这些人后来还不上房贷,导致大面积违约,引发次贷危机。”但中国银行贷款中,房贷只占25%,且没有杠杆化的成分。

  “钱荒”反映出,银行作为一种金融中介“脱媒”了,可以理解为大家都不需要它了,大量的流动性(货币)在银行体外循环,董登新解释说。

  银行“脱媒”,一方面是因为存贷款利率是法定的,银行坐吃利率差,谋取暴利,但在货币不断贬值的情况下,老百姓不愿意将钱存进银行,而是去炒黄金、炒房子等等。

  另一方面,为迎合民间资本需求,大量“类银行”以投资公司、顾问公司、典当、担保等名目,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但这些机构资金的去向,还是个谜。”董登新表示。

  “钱荒”背后是银行业粗放式增长面临转型。改革开放30年来,银行皆为粗放式增长的方式,不断给房地产等项目贷款,银行业总资产以年均复合增长率20%的速度扩张,目前已达140万亿人民币,是美国7000多家银行总资产的两倍。“房地产泡沫化,资产也有泡沫成分,GDP狂奔,银行资产也狂奔。”董登新说。

  “但中国差的不是钱,而是金融体系不健全,这也解释了不少游资的存在。所以央行这次不会再增发货币,而是逼迫银行转型,银行坐吃存贷利率差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董登新说。

  如何转型?中央的决策是“盘活贷款存量”,“意思就是要加大对高风险贷款的回收,重新投入到导向型产业当中去,银行应当重视资产质量,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不应单一地考核存贷款比。”董登新总结道。

  记者王丹妮 见习记者宋丹丹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