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P2P首席风险官张宇光表示,P2P行业的宏观风险要低于银行业
■本报记者 贺 骏
随着P2P网贷平台的遍地开花,有关互联网金融的话题也成为2014互联网大会的一个热点。尤其是近期层出不穷的P2P平台跑路事件,使得P2P行业屡屡蒙羞。来自网贷之家数据显示,7月份共有8家P2P平台跑路或提现困难,截至目前,问题平台共154家。尽管相比新增P2P平台的数量,跑路者只是少数,但恰恰是这些“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诸多消息显示,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即将推出,那么,P2P行业有望借此得到正名吗?政策是否会设置较高的门槛,以推动行业洗牌呢?对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参加互联网大会的第一P2P首席风险官张宇光。张宇光曾任职于工商银行、美国银行、渣打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等,有着20多年的风控经验,不久前刚刚从银行“跨界”到P2P行业。对于这个选择,张宇光认为,P2P代表着金融业的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
P2P风险不会累积
P2P行业的风险究竟有多大?张宇光认为,从微观上来说,具体P2P平台的风险可能要高于银行,因为P2P平台的项目质量未必会比银行更优越。但从宏观上而言,P2P行业的风险仍然是点对点的风险,是单个项目的风险,不会累积,透明的P2P平台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张宇光解释称:“在正规P2P的假设前提下,至少在针对借款人这一端,P2P平台的风险把控和银行是高度一致的。风险分成宏观和微观,宏观是指行业和机构的风险把控。宏观风险上,P2P平台应该更小一点。因为银行在操作上非常复杂,要求有存贷比,有存款准备金,要遵循巴塞尔协议。正规P2P是没有资金池的,单笔业务的借款人和投资人资金直接相连,当其中某一笔出现风险的时候,不会累计。
张宇光进一步解释称:“国际上对银行的管控非常严,尽管这么严,但美国银行体系还是出现了大量的风险,根本原因就在于风险的积聚。P2P平台由于不断暴露和释放风险,宏观上看,它的风险低于银行,不需要资本充足率,不需要存款准备金,巴赛尔协议对它来说意义并不大,所以这也是我为何判断P2P非常有前景的原因。”
目前尚不存在泡沫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新上线P2P平台99家,截至7月底,全国共有P2P平台1283家。对于如此快的增速以及超过1000家的数字,有观点认为,P2P行业已经出现泡沫,类似于当年“千团大战”的团购行业。2年前,团购行业就经历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过山车走势。
不过,张宇光并不认为P2P行业存在泡沫,“从数量上来看,我不认为是有泡沫,作为这么大一个国家,又是一个新兴行业,哪怕真的有1000家左右,前100家占据了市场99%,剩下的占据了个位数的市场份额,这是一个正常的情况。你可以设想一下,银行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受高度监管的行业,在中国都有600多家银行,更何况是P2P呢?用这个数量来进行比较的话,1000家P2P也不算太多。”
但是,张宇光也指出,监管对于P2P行业是一个很大的变量,如果监管政策很快出台的话,P2P平台的数量会得到迅速的控制,“我相信P2P离正式监管已经不太远了,最初野蛮增长的时间已经过了”。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