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大陆地级市首家副处级建制的台商服务中心,实现县级台商服务中心全覆盖;有效搭建生产经营、生活配套、法律维权和投资咨询四大服务平台,形成了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的台商服务网络;连续5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大陆地区投资环境“极力推荐城市”;成功创成全省台商服务工作示范点。
近年来,淮安始终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勇气和韧性,精心铸造101%服务品牌。101%服务品牌促进了台资企业快速成长,在岛内和大陆的台商中形成了一块金字招牌,提升了淮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多次对“101%服务”予以肯定,台湾海基会原董事长林中森连用六个“宜”称赞淮安的投资环境。
建立服务机制 助力台企发展
锦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性益生菌及冻晶干燥量产技术的生物技术公司,2014年来淮设厂。它的的母公司——晟德大药厂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儿童水剂药厂,市场占有率约70%。锦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张乔智说,淮安最吸引人的就是环境。“淮安市政府倡导101%服务,如模拟审批等,极大地压缩了办理时间,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
服务化雨入心田,润物无声身自知。淮安市积极加强与国台办、省台办的沟通联系,努力争取各方支持,完善对台工作机制,为台企在淮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台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先后出台《市党政领导挂钩服务台资企业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台资企业的意见》、《淮安市进一步打造台资集聚高地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
推动省市联动。以淮安市2014年获国台办批准为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为契机,经多方努力, 2016年3月,江苏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淮安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淮安建设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的支持。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淮安台资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印发了23家省直单位支持淮安示范区建设的分工落实方案。
推动市直部门联动。201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台资高地建设的“三大计划”。为深入挖掘省政府支持文件“深井”效应,2016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进淮安台资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意见》和《淮安台资示范区建设工作行动方案》,明确了全市各涉台部门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优化服务功能 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3月,人民网、新华网、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江苏法制报、江苏城市频道等6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记者来淮,聚焦“律企同行”创新实践,采访报道“律企同行”服务淮安台资高地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2016年以来,淮安市结合1200多家台资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律企同行”服务平台,开展法律体检、开出法律处方,为台资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帮助规避法律风险,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受到广大台企台商的好评,为淮安“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建设增添了新的内涵。
今年以来,淮安市全力推动服务台商台企工作,秉持“家门口的‘店小二’,流动中的101”理念,大力实施台商服务“新航道”工程,助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不断优化窗口服务功能,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服务台商水平。
政策支持“领航”。出台“淮十条”,明确和重申台资集聚示范区的鼓励政策,包括推进台资集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县区在省级开发区内设立台资集聚示范区拓展区,深化淮台园区共建,鼓励台资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务实办好台商论坛、“台湾·淮安周”系列品牌活动等。
要素保障“助航”。设立海峡两岸(淮安)产业发展基金,发挥好基金的杠杆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台资企业的进一步集聚,实现跨越发展。开展“台商走电商”活动,支持台资企业组建电商团队,加速“触网”京东台企名品茂和网易严选台企产品馆等电商平台,不断拓宽台企产品内销渠道。紧扣台企台商需求,在融资、用工、土地、水电气等方面提供完善的要素支撑,降低台企转型发展成本。开展台商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台湾生产力中心在淮举办“淮安台资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协助在淮台商有效解决经营问题,以利台商在面临竞争环境压力下,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保有竞争优势。
贴心服务“护航”。市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台商座谈会、台资企业专题会办会,主动收集梳理台企台商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严格落实责任,加强跟踪督办,及时开展回访,有力提升了台企台商投资的信心。推动“与台企同行”“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等品牌服务活动再出发,全力打造升级版。组织召开江苏省台商台企仲裁制度推广宣讲月(淮安场)活动,苏北各市台办、台协会、台资企业、仲裁委等代表100余人参加了宣讲,积极引导台商、台企运用仲裁方式维护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台商就医、驾驶证更换、子女入学等绿色通道,为台商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打造了具有淮安特色的“台湾元素”和台商“精神家园”。
拓展服务内涵 实现服务升级
总投资15亿美元的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利用淮安丰富的盐矿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形成了年生产100万吨联碱和120万吨真空制盐的生产能力,成为全球拥有最大生产能力装置的盐化工企业。淮安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流的帮办服务,使得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营业总额破30亿元大关,正在成为全球盐碱行业的领跑者。
“淮安政府对我们企业的帮办程度,我们是非常感动,这个101%服务确实是做到位了。”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先景说,淮安全方位的帮办,为企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目前实联化工正在积极升级盐项目,进一步拓展医药用盐和高端用盐领域市场,实现企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在淮安,服务台商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101%服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为进一步扩大101%服务品牌在两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全市上下不断探索提升101%服务新路径,促进政府服务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生活类服务向生产性服务延伸,从事务服务向深度服务跨越,实现了从1.0版本向2.0版本的升级。
部门联动网络化。市台商服务中心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公,“一个窗口受理、多个部门主动服务”的工作模式更加健全。市台办与市中级法院、司法局、工商局、气象局、公安局经侦支队等多个部门签订了服务台商框架作协议,形成联动网络。 68家台企纳入市直部门“101%服务流动红旗”竞赛活动,各单位为企业“量体裁衣”定做服务内容。
帮扶措施精准化。建立市领导挂钩帮扶台企制度、会办制度。广泛开展律企同行、税企同行、校企同行、银企同行等“与台企同行”系列活动、“走台企、访台商”活动,各部门针对不同台企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律企同行”由司法部向全国公开推广。
投诉维权法制化。坚持在法律的框架下,妥善处理投诉、司法案件,健全台胞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完善投诉登记、案件审核、呈批受理、跟踪办理、结案回访等一套完整的涉台投诉案件调处程序,及时受理调查、及时送达结果。
精神家园现实化。在城市建设中引入台湾元素,把淮安打造成台商“吃得香、住得好、玩不够”的城市。想方设法提高医疗卫生、子女教育、文体休闲等方面的综合保障水平。广泛开展“台商进机关”活动、“走遍淮安,游第二故乡”等活动,引导和支持台商参与到淮安的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等活动中来。(陈春晓)
成立大陆地级市首家副处级建制的台商服务中心,实现县级台商服务中心全覆盖;有效搭建生产经营、生活配套、法律维权和投资咨询四大服务平台,形成了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的台商服务网络;连续5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大陆地区投资环境“极力推荐城市”;成功创成全省台商服务工作示范点。
近年来,淮安始终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勇气和韧性,精心铸造101%服务品牌。101%服务品牌促进了台资企业快速成长,在岛内和大陆的台商中形成了一块金字招牌,提升了淮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多次对“101%服务”予以肯定,台湾海基会原董事长林中森连用六个“宜”称赞淮安的投资环境。
建立服务机制 助力台企发展
锦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性益生菌及冻晶干燥量产技术的生物技术公司,2014年来淮设厂。它的的母公司——晟德大药厂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儿童水剂药厂,市场占有率约70%。锦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张乔智说,淮安最吸引人的就是环境。“淮安市政府倡导101%服务,如模拟审批等,极大地压缩了办理时间,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
服务化雨入心田,润物无声身自知。淮安市积极加强与国台办、省台办的沟通联系,努力争取各方支持,完善对台工作机制,为台企在淮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台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先后出台《市党政领导挂钩服务台资企业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台资企业的意见》、《淮安市进一步打造台资集聚高地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
推动省市联动。以淮安市2014年获国台办批准为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为契机,经多方努力, 2016年3月,江苏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淮安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淮安建设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的支持。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淮安台资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印发了23家省直单位支持淮安示范区建设的分工落实方案。
推动市直部门联动。201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台资高地建设的“三大计划”。为深入挖掘省政府支持文件“深井”效应,2016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进淮安台资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意见》和《淮安台资示范区建设工作行动方案》,明确了全市各涉台部门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优化服务功能 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3月,人民网、新华网、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江苏法制报、江苏城市频道等6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记者来淮,聚焦“律企同行”创新实践,采访报道“律企同行”服务淮安台资高地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2016年以来,淮安市结合1200多家台资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律企同行”服务平台,开展法律体检、开出法律处方,为台资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帮助规避法律风险,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受到广大台企台商的好评,为淮安“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建设增添了新的内涵。
今年以来,淮安市全力推动服务台商台企工作,秉持“家门口的‘店小二’,流动中的101”理念,大力实施台商服务“新航道”工程,助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不断优化窗口服务功能,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服务台商水平。
政策支持“领航”。出台“淮十条”,明确和重申台资集聚示范区的鼓励政策,包括推进台资集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县区在省级开发区内设立台资集聚示范区拓展区,深化淮台园区共建,鼓励台资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务实办好台商论坛、“台湾·淮安周”系列品牌活动等。
要素保障“助航”。设立海峡两岸(淮安)产业发展基金,发挥好基金的杠杆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台资企业的进一步集聚,实现跨越发展。开展“台商走电商”活动,支持台资企业组建电商团队,加速“触网”京东台企名品茂和网易严选台企产品馆等电商平台,不断拓宽台企产品内销渠道。紧扣台企台商需求,在融资、用工、土地、水电气等方面提供完善的要素支撑,降低台企转型发展成本。开展台商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台湾生产力中心在淮举办“淮安台资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协助在淮台商有效解决经营问题,以利台商在面临竞争环境压力下,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保有竞争优势。
贴心服务“护航”。市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台商座谈会、台资企业专题会办会,主动收集梳理台企台商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严格落实责任,加强跟踪督办,及时开展回访,有力提升了台企台商投资的信心。推动“与台企同行”“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等品牌服务活动再出发,全力打造升级版。组织召开江苏省台商台企仲裁制度推广宣讲月(淮安场)活动,苏北各市台办、台协会、台资企业、仲裁委等代表100余人参加了宣讲,积极引导台商、台企运用仲裁方式维护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台商就医、驾驶证更换、子女入学等绿色通道,为台商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打造了具有淮安特色的“台湾元素”和台商“精神家园”。
拓展服务内涵 实现服务升级
总投资15亿美元的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利用淮安丰富的盐矿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形成了年生产100万吨联碱和120万吨真空制盐的生产能力,成为全球拥有最大生产能力装置的盐化工企业。淮安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流的帮办服务,使得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营业总额破30亿元大关,正在成为全球盐碱行业的领跑者。
“淮安政府对我们企业的帮办程度,我们是非常感动,这个101%服务确实是做到位了。”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先景说,淮安全方位的帮办,为企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目前实联化工正在积极升级盐项目,进一步拓展医药用盐和高端用盐领域市场,实现企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在淮安,服务台商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101%服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为进一步扩大101%服务品牌在两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全市上下不断探索提升101%服务新路径,促进政府服务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生活类服务向生产性服务延伸,从事务服务向深度服务跨越,实现了从1.0版本向2.0版本的升级。
部门联动网络化。市台商服务中心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公,“一个窗口受理、多个部门主动服务”的工作模式更加健全。市台办与市中级法院、司法局、工商局、气象局、公安局经侦支队等多个部门签订了服务台商框架作协议,形成联动网络。 68家台企纳入市直部门“101%服务流动红旗”竞赛活动,各单位为企业“量体裁衣”定做服务内容。
帮扶措施精准化。建立市领导挂钩帮扶台企制度、会办制度。广泛开展律企同行、税企同行、校企同行、银企同行等“与台企同行”系列活动、“走台企、访台商”活动,各部门针对不同台企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律企同行”由司法部向全国公开推广。
投诉维权法制化。坚持在法律的框架下,妥善处理投诉、司法案件,健全台胞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完善投诉登记、案件审核、呈批受理、跟踪办理、结案回访等一套完整的涉台投诉案件调处程序,及时受理调查、及时送达结果。
精神家园现实化。在城市建设中引入台湾元素,把淮安打造成台商“吃得香、住得好、玩不够”的城市。想方设法提高医疗卫生、子女教育、文体休闲等方面的综合保障水平。广泛开展“台商进机关”活动、“走遍淮安,游第二故乡”等活动,引导和支持台商参与到淮安的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等活动中来。(陈春晓)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