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反服贸”学运已落幕。由于本次学运背后,有着深深的“恐中”心理,更有甚者直接高举“反中”旗帜,很多人看来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会因此受到很大阻碍。但笔者认为,此次学运可能是两岸交流磨合过程中的一个阵痛期,之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依然可盼。
首先,大陆方面会“弃王投马”。在去年“马王斗”期间,大陆虽未明确表态,但倾向支持王金平的意味明显。而此次学运却让大陆看清,马英九在支持服贸过程中表现积极,而这与王金平整个过程的不作为成鲜明对比。现在的两岸关系是两岸分治60多年以来最好的时期,是两岸交流最频繁、互动最热络的时期,这无疑都是马英九的功劳。大陆认识到,马英九才是两岸关系发展的真正推手。
其次,马会降低对陆敌意。经历过威权时期的马英九,也恰是威权时期的利益既得者。位居高位重新思考,不难发现昔日虽为专制,但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富足,而今日的民主与自由却导致社会乱象重重,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虽不能说马对大陆产生好感,但至少降低很多敌意,也渐渐可以理解大陆的作为。
还有,促使两岸紧迫感加强。这次学运的发生,让两岸都看清台湾年轻一代对“中国”认同感的大幅降低。两岸之间现在之所以往来密切,是因为推动两岸交流的上一代人还有着很强的“中国”认同。而这些已经没有“中国”认同的年轻世代,将会成为台湾未来的主人,那时的两岸关系很难再靠这种“国家认同”和民族情义来维系。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如果两岸之间的关系不在老一辈世代做个确定,年轻人之间越走越远,走向融合的两岸关系将很难实现。
再来,大讨论促进对陆了解。虽然太阳花学运高举标榜反对黑箱操作,但实为反服贸。而“立法院”外围的民众,却秉持着开放的态度,参与到服贸利弊的讨论中。理不辨不明,误会不说不解。有些反服贸者虽捏造事实、抹黑大陆,但却在不断一来一回的讨论中被反驳和澄清。这次学运所掀起的大讨论,使一部分恐惧大陆的民众在审视服贸过程中重新认识大陆。这有利于化解民众对大陆的误会和刻板印象,使今后的两岸交流中减少阻力。
最后,学生影响日渐势弱。由于学生无上限的加码与长时间占领“国会”,使得原本支持或同情学运的民众开始产生厌倦甚至反感情绪。这场学运若以330大游行为终点结束,本可以得到广泛的好评和肯定。但330却成为转折点,使原本让民众有所期盼的学运反而让人民产生不满,支持率一路下滑。近日,占领议场的学生又召开“人民议会”,更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闹剧一场。而民众也不得不因此而重新考虑这个学运的正当性、其反对内容的合理性。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民众也开始重新反思两岸关系未来何去何从。
两岸关系交往过程中,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一、因不了解致使好奇的起步期,此时台湾民众较愿意接触大陆,且当时台湾在交流过程中占有优势和自信;二、发现两岸差异、却又了解不够充分而导致的冲突期,也是现在这个时期,是一个摩擦不断的磨合期;三、了解增多、缓和敌意的和平期,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台湾迎来长久稳定的时期。纵使民进党再次上台,也无法阻挡两岸交流的大势所趋,只能影响到两岸融合进程的速度快慢。风雨过后是彩虹,寒冬过后使暖春。相信两岸关系经历这次的磨合期后,会有更好的发展在未来。(作者为环球网特约撰稿人王忠宁)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