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执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第一道门槛。如何拿到这张“准生证”,曾是最让企业头疼的问题。在东莞,就曾有外资企业跑一年都办不下营业执照。而在新加坡和香港,注册公司平均用时仅为3天。反省之余,商事登记改革被提上日程。
大朗镇是东莞市选定的改革试点。一开始我们就意识到,这不是某个环节的效率革命,而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事关发展大局的改革。
这些年,东莞的硬环境优势不再明显,如何在营商软环境上赢得先机?我们希望通过营造宽松的准入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东莞成为企业登记注册便捷、市场监管高效、公共服务优质的先行地区。
在整个改革大盘子里,商事登记改革只是第一步。2012年5月,大朗商事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时,推出几条措施,如全面取消前置审批许可、“零首付”注册、放宽住所产权证明条件等,效果立竿见影。当天,有家公司不到1小时就拿到了改革后的第一张营业执照,另一家公司也在申请当天办好了营业执照。
然而,商事登记改革能不能持续下去,取决于市场监管和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企业“宽进”后能否“管好”,事关改革成败。
为了做好两项改革的衔接,我们进行了一些管理技术的创新。以商事登记数据为基础,将各部门的许可信息、监管信息集中到一个服务平台,实时录入、实时共享、实时监管、实时反馈,并为公众提供企业信用查询服务。
最关键的配套改革是优化行政许可体制。商事登记改革的阻力,首先来自政府部门多年来“以批代管”的管理惰性。前置审批变后置,部门之间、部门内部都存在保护自身利益的想法,原来的制度环境、人力资源配置、行政管理模式等都要改变。因此,我们强力推进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并明确一条规则:各部门独立完成本部门的审批许可,不得以其他部门的审批许可作为前提条件。
随着准入门槛的降低,营业执照不再是“毕业证”,而只是“入学通知书”,后续监管必须给力。除了明晰监管职责、调整监管重点、扩大社会监管等常规措施以外,我们还提出“一处守信、处处方便,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新理念,一旦企业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执法部门将依托市场监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视其违法行为的关联性进行处罚,提高其违法成本,形成“企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后续监管体系。
大朗的商事改革,打了一套“宽进、严管”的组合拳,突破了本位观念和利益藩篱,也激发了市场活力。一年多来,全镇新增市场主体8283户,同比增长20%,增幅跃居东莞前列。最直观的效果是招商引资上去了,累计吸引了11宗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实现了行政服务流程的再造,从“以我为主”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主”。改革以后,办事排队不超过5分钟,等候不超过1小时,执照一般在1个工作日内发出,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以公众满意度为第一评价标准的商事登记改革,最终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和认可。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