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兜底增持”的信任危机

2017年06月12日 08:3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兜底增持”火了没几天就熄了火,与其说是审美疲劳,不如说信任危机。

  大股东增持,一般被视为大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有信心的表示。在发生股权之争或公司股价出现异常波动时,只要大股东出面增持,也就不难对稳定和提升公司股价起到一定的利好作用。而对那些推行了员工持股制度的公司来说,公司股价发生异常波动,员工和大股东一起挺身而出,为维护公司形象而战,当然也顺理成章。在2015年沪深股市行情巨震时,不少上市公司员工跟大股东和公司高管一起出手增持,其中不乏大股东以承诺赔偿损失的方式为员工参与增持兜底的身影。

  不过,眼下的兜底增持,最大的特点却并不是大股东甚至公司高管身先士卒,恰恰相反,他们并不增持甚至根本就不想增持,却号召员工增持。说这样的兜底增持不靠谱,要害正在于此。大股东和高管嘴上所说对公司前途有信心,他们为什么不带头增持?大股东们并不是不知道,员工增持的实际力量事实上很有限。但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他们能买入多少公司的股票,而是对市场的积极作用。如果市场也能因此而跟着员工的行动一起增持,岂不就能将公司跌落下来的股价再重新挺上去一阵了吗?如是,则“兜底”承诺期间参与增持的员工非但不亏,反而还多少赚了点钱。说穿了,这无非也就是一种借力卸力的游戏。风险由出钱出力的人承担,而动口不动手的人则不仅坐享其成,还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规避了风险!

  大股东之所以宁愿选择兜底增持,也不去带头增持,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相关统计显示,近期号召“兜底增持”的上市公司,近半数都存在实际控制人股权处于质押状态或正在实行定增的情形。这不妨也可说是导致兜底增持不靠谱的根本原因。就股权质押而言,一旦其股价持续下跌,这些大股东质押股权将最先面临逼近平仓线的风险。若不能及时制止股价跌势,则必须及时筹措资金或者追加保证金,否则,大股东势将无法面对敞口越来越放大的风险。以沪市某经营珠宝首饰业的公司为例,截至公告日,其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质押公司股票7.27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高达97.07%。在近期公司股价下挫、质押风险显露的时间当口,虽然实际控制人做出了兜底承诺,但能否兑现也就打上大问号了。定增的情形也是这样,如果听任股价倒挂,则定增势必将难以为继。

  2017年以来,A股市场大股东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来势凶猛,不仅导致上市公司股价承压,波及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更放大了整个市场的风险。“兜底增持”刚好发生在减持新规“发威”之时,有分析据此认为,这不无可能也会是大股东应对减持新规的策略之一,这也是兜底增持无论怎么说总也难以解开投资人心中疑惑的原因之一。

  以“兜底增持”作为应对策略,固然是为了稳定股价,然而,“兜底增持”并不等于股价的保险箱。由于公司基本面各不相同,加上大盘走势的不确定,“兜底增持”反映在股价上的真实效果未必就能如大股东之意。1月,深市某食品业公司控股股东承诺:凡在1月23日至2月10日期间,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分公司、孙公司,控股子公司及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的全体员工,在二级市场买入本公司股票,连续持有6个月以上并在职,若产生亏损,由控股股东予以补偿;收益归员工个人所有。1月23日至2月10日,该公司股价区间为8.06元至9.9元,加权均价为9.21元,而该股目前收盘最新价仅6.93元。即使当初按最低8.06元买入,也浮亏了14.4%,如果9.9元买,则已亏了32%。

  “兜底增持”如果不靠谱,还怎么能取信于人,取信于市场?近日,深交所向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等向公司员工发出增持倡议书的信息披露的通知》,相信这是清理并严加监管的第一步。

  (作者系资深市场观察分析人士)

[责任编辑:郭晓康]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