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汽车  > 正文

消费者:油耗数据基本靠“蒙”

2014-05-27 13:32 来源:中国质量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上海车主王女士2013年底买了一款奔驰S级3.0L的车。然而令她困惑不解的是,自买车至今,她的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吃油”(耗油大)。当初她从经销商那里获知的这款车百公里综合工况下油耗是:10L。而根据她自己多次计算下来的实际数据是每百公里在13L以上。为什么厂家标注的油耗数值与实际油耗相差较大呢?

  检测机构独立性存疑

  从2009年开始,工信部就要求车企的油耗数据必须通过国家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确认。目前我国有7家国家级实验室,每个车企可从中选择这其中的任何一家做油耗测试,数据皆被国家发改委认可。

  然而,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检测机构就是靠这个(检测油耗)挣钱的,车企在车送检之前修改发动机数据,调整变速箱换挡逻辑。比如说测试巡航油耗,你把发动机转速调到最低,根本不考虑提速性能,油耗当然低。这个检测机构和企业早就有默契共识,检测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60%的车企都选同一家检测机构”。

  工信部曾经在《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中解释称,任何试验室试验和道路试验都不能完全模拟所有驾驶者的实际驾驶状态,由于气候条件、道路状况、交通拥挤程度以及驾驶习惯的差异,实际燃料消耗量总会与试验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差异区间范围并无规定。有车友质疑:“这正是计量需要反思的地方。既然实际油耗和理论油耗相差巨大,检测机构至少要给出一个合理的偏差率,如果偏差超过50%,这就违背计量精神了。那还给出检测数据干嘛,意义何在?难道因为检测理论数据与实际数据有偏差。厂家就可以安然造假?”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豪华车中。一些福克斯车主也向记者反映,自己的车的实际油耗竟比官方给出数据多出一半。

  油耗虚报实因隐形利益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曾经公告“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其中明确,对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

  这项意在推广节能减排汽车,促进企业降低油耗的措施,成效显著。而车辆油耗测试结果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拿到油耗补贴“通行证”,为了能让自己生产的汽车享受国家补贴,吸引更多消费者,车企纷纷通过虚报或减低油耗指标加入了申请油耗补贴的大军。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油耗造假已是行业默认规则。某车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你不做(虚报油耗),别人都做,那我的车就卖不出去。现在豪华车都做虚报油耗,小排量的车更需要,稍微改一下,就达到政策补贴标准。”

  除了在油耗测试中车企数据造假,这些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测试方法也遭汽车圈内人诟病。记者了解到,工信部所推出油耗数据全是通过按照欧洲油耗测试循环所测得的结果,而欧洲这套工况循环和测试方法已经实施近20年之久的,且因其准确性而早已备受质疑。“这些在计量方式上需要精确的问题,反而越来越不精确,不仅欺骗消费者,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节能减排计划。”一位资深汽车媒体人告诉记者。

  消费者认为维权难

  记者走访了上海市延安西路的奔驰4S店,店里陈列的新款汽车都贴有黄色油耗标识。上面清楚地写明这辆车在市区、郊区、综合车况下的油耗数值。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里面的数据只能参考参考,实际跟这个还是有差别。”

  同时,记者采访了前来4S店看车的消费者,询问他们是否比较实际的油耗跟经销商标的参考油耗值。这位消费者显得很无奈,“比较也没有用啊,厂商给的油耗数据比实际低很多,即便这样,也没办法投诉。他们(厂商)都有很多借口,比如个人驾驶风格、路况、很多因素造成,也很少有人愿意做这个数据的精确比较,买车的话会看网上的网友平均测评,厂家这个油耗根本没人信。”

  此外,记者了解到,去年,美国消费者曾投诉福特、现代及起亚部分车型在油耗标识上造假,后经美国环保署查证后,福特公司立即宣布改动油耗数据,并对所有购买油耗标识错误的车主赔偿550美元。总赔偿额高达1760万美元。而现代和起亚公司也表示,愿意给美国的消费者平均每人一次性赔偿约320美元,总金额高达近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亿元。不少车友感叹:我国汽车油耗数据基本靠“蒙”,什么时候能有车企因虚标油耗而遭到处罚的案例出现呢?(杨围丽 记者 霍一夫)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