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故里情,两岸一家亲”,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福建省南安市路边印着郑成功画像的大招牌上,这几个大字尤为醒目。
12日,以“相约海丝起点·共叙成功情缘”为主题的第四届南安郑成功文化节在南安开幕,两岸同胞拜谒郑成功陵园,齐赴郑成功祖庙进香,共叙“成功情缘”。
“郑成功是两岸共同的信仰,是海峡两岸民众文化血缘的‘脐带’。”台南市文化协会创会理事长郑道聪表示,随着两岸形势的发展,这样的联系愈显重要。
在台湾,民众把郑成功奉为“守护神”,供奉郑成功的祠、庙、堂约有170多处,信众达200多万人。他们每年都会组织回到大陆的郑成功陵园和祖庙进香拜祭。
“20多年前,我在南安郑成功陵园亲手种下了一棵小树苗。”今年79岁的台湾金门县郑氏宗亲会创会会长郑庆利,已不知自己第几次来到“成功故里”拜谒了。
在郑成功陵园墓石的右前方,郑庆利指着一棵约有7米高的树说,“瞧,这就是我当年种的那棵树。”郑庆利站在树前合了照,“我们先祖就是追随郑成功去台湾的,最后留在了金门,至今子孙延传已有21代。”
即便郑氏宗亲在金门仅有100余户,但传承发扬成功文化,寻根谒祖,始终是郑庆利最大的心愿。
“两岸每一次举办郑成功文化节我都参加,和大陆的宗亲们保持着很好的联系。”郑庆利感慨道,通过两岸成功文化交流,进一步了解彼此,并以此搭建桥梁,把我们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虽是第一次来到“成功故里”,来自台湾高雄的吴丽雪女士却从小就受到“郑成功精神”的熏陶。她说,郑成功在台湾留下众多历史足迹,也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他爱国御侮、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的人格精神,受到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景仰,已成为维系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
现在,吴丽雪也经常把郑成功精神灌输给她的孙子孙女们,“希望他们可以继承这种优良文化。”
“南安是郑成功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台湾工党主席郑昭明笑着说,“但是传承成功精神并不只是郑氏后人的责任,它是两岸乃至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发扬郑成功的文化价值,有助于两岸同胞的理解与互信。”
见到今年70岁的台湾乡亲柯庆玉时,他仍回味着前一晚观赏的高甲戏《郑成功》。喜欢传统戏剧的他说,“在台湾,郑成功事迹在小学课本上就有,我们从小就熟知。这出戏很多情节与我们所了解的一样,演活了郑成功。”
郑成功足迹遍布海峡两岸。在台湾,鹿耳门、安平古堡、延平郡王祠、郑氏家庙等与郑成功相关的文物遗迹遍布岛内;而在郑成功的祖籍地南安,“水师寨”、“统城楼”、“海上视师”、“国姓井”、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碑林、郑成功陵园、延平郡王祠等郑成功史迹众多。
丰富遗产见证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很高兴回到南安”,台湾民意代表杨镇浯特地加强语气,用“回”字形容来到南安的感受,“两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切割不断的联系,维系着我们的今天,而往后两岸要做的,就是把千丝万缕的联系拧成一股、揪成一块,再继续往前走,这是两岸所有同胞的共识。”
当天(农历五月初八),正好是郑成功逝世354周年纪念日。献祝文、献香花、献鲜果……在两岸携手建起的郑成功祖庙内,两岸信众循古老而传统的仪式共祭郑成功,一起许下了“和平安康”的共同心愿。
[责任编辑:李帅]